苏联社会心理学方法论问题

苏联社会心理学方法论问题苏联社会心理学一贯重视探讨自己的方法论问题,把它看作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Ε.Β.肖洛霍娃在总结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时指出,该所所进行的全部社会心理学研究工作,都遵循着以下4组方法论原则:①科学世界观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如党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社会发展原则、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

②普通心理学中所已形成的一些原则,如决定论原则、反映原则、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发展原则

③70年代以来进入苏联心理学中的一些一般科学观点,即综合观点、系统观点、个性观点

④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以下4个范畴: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交往、活动;它们本来是被研究的客体,但是随着分析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为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方法论分析的手段,规定着进行研究的方法、途径

г.Μ.安德烈耶娃在一本分析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著作中,从另外的角度谈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3个基本方法论原则:①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时,不能把它看成独立的实体,而是要看作社会关系的体现,正是社会关系决定着人际关系

②社会心理学要在现实群体的背景中进行研究;它所研究的应该首先是现实的社会群体,而不是实验室群体

③要从活动原则出发进行研究

总的说来,苏联社会心理学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视研究的现实性;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研究,重视现场研究

80年代以来,苏联心理学界讨论交往和活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活动统一原则是整个苏联心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它也体现在社会心理学中,即所谓活动原则,苏联社会心理学研究各方面问题,都是以活动原则为依据

但是,心理学中考察活动,传统地都是分析个体的活动

而这对社会心理学就显得不够了,因为它所涉及的主要是人们的共同活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这样就提出了交往问题,并就交往和活动的关系展开争论

交往论者强调交往之不同于活动的特殊性、交往在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例如,Β.Ф.洛莫夫认为,人的心理决定于人的社会存在,而人的社会存在并不仅仅是活动,交往也是其重要方面

活动和交往的基本内容不同:活动的模式是“主体-客体”,是人与对象的关系,其结果是对象的改造

交往的模式是“主体-主体(们)”,是人与人的关系,其结果是人与人关系的改变,所以不能把交往看作活动的局部情况,这样只会把人的现实生活简单化

心理学应当加强交往问题研究,而且,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交往问题将会成为这一学科的某种逻辑中心

活动论者则维护传统的活动观点

例如,Α.Н.列昂节夫认为,交往和活动具有共同的特点:两者都是有目的方向的过程,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推动的,都具有社会性

所以,活动是根本性的范畴,交往只是它的一种局部情况

这一争论是在方法论水平上进行的,还在持续着

无论争论结果如何,交往问题的提出,两者关系问题的讨论,将会对苏联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发生影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