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

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

1808年, 施勒格尔(1772-1829年) 发表了题为《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的学术论文

他强调语言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等在词汇及语法关系方面有着亲缘关系,并首次使用了“比较语法”这一术语

19世纪初从事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学者中,最著名是丹麦的拉斯克(1787-1832年)与德国的格里木(1785-1863年)和葆朴(1791-1867年)

拉斯克在1811年出版了一本讨论古北欧语的语法书,1830年又出版了一本讨论古英语的语法书

在这两部书中他首次使用语音对应关系来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词源形式

后来的“格里木定律”中的各种对应关系实际上是由拉斯克首先提出并用例子加以证明的

格里木1822年出版的《德语语法》(第二版),用较大的篇幅来讨论字母,阐述了德语与其它印欧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

他所发现的这些语音对应规律被后人称为“格里木定律”

葆朴的语言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出语言的原始语法结构

他在《比较语法》一书中宣称,他的目的在于对有关语言进行比较描写,探索支配这些语言的规律及其屈折变化的起源

就是在探索原始语法结构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比较语法的原理

有人在评价他发现比较语法原理时认为他的发现可以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