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初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
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指的是:清华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的航空院系
1952年10月25日,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和四川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
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后,6月1日就在四周没有公路的一片农田及坟堆土洼上正式动工兴建,数千名建筑工人日夜奋战,半年之内就完成了6万平方米的建筑
同年10月全体学生及部分教职工即迁居新校,开始正常的学习与工作
计划中的基本建设任务到1957年基本完成,竣工面积135245平方米,修建道路64160平方米,完成投资3560余万元
1954年6月,为适应航空工业建设的需要,北航增设飞机设备、航空材料两个系以及航空仪表与自动器、飞机电气设备、特种设备、金相热处理、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7个专业
1956~1957年,根据中国12年科学规划的要求,北航在中国国内率先设立导弹类、管理类以及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
增设了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无线电设备、航空工程经济、仪表工艺等专业,成立了当时中国国内航空高等院校惟一的航空工程经济系
这样就开始有了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根据中国航空工业实际需要自行设置的新专业,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及喷气发动机原理3个研究室
1958年,北航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
全校师生在100天内,完成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的研制,同年9月24日试飞成功,并进行了京沪间2500公里的航线试飞;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于同年9月22日在东北白城子靶场发射试验成功;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即在安2型飞机上安装了自行研制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将该机改装成无人驾驶飞机,于同年9月25日试飞成功,为中国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开了先河
1958年,新设立解算装置、火箭地面机械与发射装置专业
1959年又设立航空非金属材料、腐蚀与表面保护、无线电导航、雷达、遥控遥测、航空原子能发动机设计等新专业,建立了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等研究室,连同前已建立的空气动力学、飞机结构力学、喷气发动机原理及陀螺仪研究室,形成了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的中心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北航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
1960年,增设航空核动力、航空工艺和工程物理系,1961年又设立飞行器自动控制系
至此,北航已设立了10个系35个专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