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学建设“师徒制”的指导模式“师徒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多年探索不断完善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教育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设立本科生学业导师
导师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每位导师指导2-5名学生
导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指导,更对学生进行追求科学、严谨求学等方面的言传身教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在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基础学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学科中,陆续开展连续培养,进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一体化培养有重点、多层次,不仅为学生提供扎实连续的学习机会,还将缩短获得学位的周期
在经过2-3年的本科学习基础上,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申请继续深造
国际化的教育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交流合作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0多个机构间合作协议,合作伙伴涵盖各国的科学院、知名大学、智库、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形成了一个覆盖完整的高层次交流合作网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多所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此基础上,注重通过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对外交流能力,深化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双联学位、海外学习等形式,在经过2-3年本科校内学习基础上,优秀的在校生可选择海外学习途径,继续攻读学位
同时中国社科大也将大力引进国际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多元教育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兼任学生导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承担大量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任务、个人的独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实践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方法,接触学科领域前沿内容
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除强调基础学科学习外,还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优势,注重通过整合、设立交叉专业,保证大学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给予拔尖学生转专业的一定自由度
在管理制度上为学生提供有序转调专业的机会,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精英教育模式,进行小班教学,每班级人数稳定在15-30人左右
根据各院系的差异化培养要求,授课还采取大型综合课、系列化小型独立课、研讨课、长学时课、短学时课、结合科研的多种形式的研讨课等
奖助学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设立新生奖学金(校长特别荣誉奖、校长特等奖、校长奖学金、新生优秀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对优秀新生和在校生进行奖励;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帮助
建设成果据2018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研究生院共授予博士学位4454人,硕士学位9115人(其中专业硕士学位3230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2年获批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2021年12月,该校入选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
开设的16个本科专业已全部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法语、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