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前身史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1908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预科成立,选举程吕底亚女士(Miss Lydia Trimble)为校长
学院预科先租赁仓前山倪厝弄的一处房子为宿舍
1911年12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仓前山新校址奠基
1917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开始创办四年制本科专业,首先办教育系、1921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2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决定向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申请学士学位的授予权
1922年9月28日,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的临时承认证书
1931年10月9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向中央教育部申请立案
为此,除了学院的课程设置按教育部规定进行了调整外,学院的教育经费也必须按教育部的规定达到了一定的定额
1933年6月,教育部准许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承认了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
1934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永久立案
同年9月21日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董事会正式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
1941年,日寇入侵闽北、古田大湖阻击战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
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
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
大湖之役胜利了
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
1941年,福州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付之一炬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彭氏楼重建尚未竣工,延至1946年1月至3月分三批完成学院迁回福州的任务
1947年3月13日,波士顿大学校长亲自给王世静颁发了人文科学荣誉博士的学位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1911年,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
1916年2月,该校于福州仓前山租旧俄商茶行正式开课,将福州的英华、格致、三一及闽南的英华、寻源五书院的高年级学生为一年级学生,总数有81人,但不招收女生
老师专任者5人,兼任者4人
191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协大是一所合格大学,并且参照美国大学毕业生的管理办法,承认其毕业生同样可取得学士学位
翌年,美国罗氏基金董事会鉴于协大办学渐具规模,乃逐年指定一笔巨款,拨作添聘教授和购置设备之用
1919年1月,罗氏基金社拨助该校科学馆的建筑设备及常年维持费,并设科学讲座六名
庄校长之兄嫂亦捐建文学院一座,及逐年图书购置经费
1922年,学校择定福州魁岐乡为校址,于鼓山之麓,闽江之滨,建筑新校舍
1925年,文学院、科学馆及大小30座校舍先后落成,为纪念庄校长即以科学馆命名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
1927年,校董事会改组、高校长辞职回美,校务收回国人自办,由校友林景润继任校长,并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私立大学规程报请立案
1928年,得何氏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的津助,扩充文学院各学系
193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因协大只有文、理两科,不符合大学至少要有3个学院的规定,遂准以私立“福建协和学院”立案
民国二十三年(1934)女生宿舍竣工,始兼收女姓
1936年,得福建省政府补助,添设农学与农业经济两个学系,开办农业试验场
1937年,并在邵武设立闽北农林试验场,作为发展农科学系的准备
抗战全面爆发后,协大就在1938年5月迁到闽北山城邵武
1940年春,教育部令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
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1942年4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三科改称文、理、农三学院
并颁发新校印
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
学校办学宗旨,据董事会章程(1929年2月经教育部立案)规定,是以"博爱、牺牲、服务精神,研究高深学术,养成高尚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求"为宗旨
因而"博爱、牺牲、服务"亦定为协大校训
1944年10月,福州第二次沦陷,魁岐乡校舍遭日军洗劫,留在校内的仪器、设备,无一幸存,连门窗地板也被拆毁,树木被砍伐三分之二;文学院被纵火焚烧,屋顶及非水泥部分全毁,膳厅、游艺厅及职员住宅,亦壁穿梯折,仅存外壳,总计校舍被毁损失达30余万美元
其中以沙氏考古馆的损失最为惨重,馆中所存古物3600余件,包括夏、商、周以来的磁器、铜器、陶器、石斧等,是沙善德教授费数十年心血,耗巨资汇集的,均荡然无存
1945年5月,日军撤离福州,八月宣告投降
抗战胜利了,协大于十一月筹备复员,迁回福州
1946年夏,文学院及其他各部房舍先后修建完成,并添建临时校舍如大礼堂、农学院办公厅及教职员住宅等计共5座,五月一日宣告复课
九月二日林景润校长休假赴美,十月二十日陈锡恩代校长及教师多人由美抵校
1947年5月16日,协和大学学生自治会在中国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发动全校绝大部分学生计600余人,冲破国民党的威胁与重重阻挠,组织福州市有史以来人数最多、声势浩大的"三反"("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散发《告福州市民书》
队伍沿着市区台江、小桥、洋头口,穿过南门兜,一路直达鼓楼的国民党省政府,向当局递交《请愿书》
1951年1月,中央教育部决定接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两校合并暨福州大学成立典礼,于1951年4月12日在福州魁岐原协大举行
新成立的福州大学领导机构为校务委员会,由许彧青任主任,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
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下文简称"福建师专")为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前身之一
该校于1941年6月1日,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在福建战时省会永安
1940年,夏省政府未经教育部同意,从权设置了省立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二年制),以应急需
鉴于该所受种种条件限制,对解救本省中等"师荒"未能大有作为,省政府和教育厅不久又派专人向教育部力陈创办福建师专的迫切需要,才得到同意
1941年4月,着手筹办,6月1日获电准成立,唐守谦被任命为校长,8月1日即正式开学
福建师专在学校的性质与任务上,同1907年成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一脉相承,在福建高等师范教育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1942年5月,乘春深水满时节,顺流而下迁校南平沙溪之滨的水南后谷
1946年1月,校址由南平乔迁福建师范教育的发源地-福州乌石山
1949年3月,发动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征兵、反征粮"声势浩大的游行
1949年8月,师专师生迎来了福州的解放
9月省军管会接管了学校,仍称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院
1950年9月,该校即扩建为福建师范学院
国立海疆学校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与台湾岛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创办一所高等院校,为即将回到中国的台湾培养教师和行政人员
1944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在福建筹建大专学制的国立海疆学校,先设师范和行政两科
8月,选择仙游县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作为临时校舍
1945年1月,开始招生
生源主要来自福建仙游、永春、晋江、漳州及广东揭阳等地
2月,海疆学校正式开学
1945年7月,学校奉准迁址南安县九都镇
南安九都时期的海疆学校,师资阵容较大,聘任了有许多知名教授
1946年6月,国立海疆学校又迁往晋江
1947年1月,首届二年制学生毕业,毕业生大多服务于台湾等地
海疆学校自创办之初,就以“造就专门人才、辅助海疆建设、发展海外事业”为立校之宗旨
前后实际办学仅仅6年,在全体教职工、校友及海内外各界人士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载入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史册
1950年,海疆学校停办,师范科部分教师和学生并入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2年6月,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的前身为私立福建法政学堂,这是福建近代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专门人才为主的高校,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私立法政专门学校之一
1911年,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成立
校址位于福州乌石山西北一带
1912年,改称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经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
1914年7月,又经司法部认可
1925年7月,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改称福建大学
1927年,又恢复称为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
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明令废止专门学校,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再次改办私立福建学院
1932年2月,福建学院正式获准立案
1936年8月,依据福建省政府实施整理本省教育方案,调整各大学相同科系,福建学院专办法科,农科归并私立福建协和大学
抗战全面爆发后,学院初迁闽清十六都白云渡
1941年4月,再迁浦城大同乡
1942年6月,三迁返回闽清
抗日战争胜利后,私立福建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回迁福州乌石山原址办学
1951年夏季,私立福建学院奉令办理结束,商科四系归并当时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组成福州大学财经学院
1952年9月13日,福州大学财经学院归并厦门大学
福建省研究院1939年4月,福建省研究所成立,附设在厦门大学抗战期间的迁校地长汀校内办公,汇聚了一批很有学术建树的专门人才
1940年11月,福建省政府令福建省研究所改名为福建省研究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福建省研究院迁址福州
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央研究院在各省均不设立分支机构,福建省研究院可谓独树一帜
在福建省研究院创立和发展的仅十年历史中,前半段处于抗战烽火之中,后半段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
在福建省研究院工作过的有萨本栋、王亚南、汪德耀、傅鹰、林镕、郑作新、黄震、朱洗、唐仲璋、何景、章振干、傅家麟等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以及共产党员杨潮烈士等
1950年初,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归属厦门大学
1951年,福建省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室独立改为新教育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和工业研究所合并为自然科学研究所,归属由私立福建协和大学与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
1952年,自然科学研究所撤销,所属大部分人员转入福州大学生物系与化学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