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艰苦创业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艰苦创业一、南通师范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张謇向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提议在南通地方创办公立师范学堂,但他的提议却遭到一些官僚的阻挠、反对,于是他召集范当世、沙元炳等地方士绅讨论,决定自办师范学校

三月,张謇以通州(今南通)城东南千佛寺废址为基础,把自己办大生纱厂应得的酬劳拿出来作为建校资金,建筑校舍

五月,刘坤一正式批复学校“准予立案”

学校初名“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张謇亲任总理(民国后称校长)

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与南洋公学附设师范院、京师大学堂附设师范斋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师范教育肇始的三大源头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一(1903年4月27 日),学校正式开学

当天,张謇在校内揭示《总理开校演说词》,后来他把其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八字作为校训,要求师范生学会为“经师”、为“人师”

建校时,学校占地41亩,校舍500余间

设有师范四年制本科、两年制简易科和一年制讲习科,培养不同层次的师资人才,以适应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

同时,为造就各种地方建设人才,学校曾先后附设测绘科、农科、土木工科、蚕科,为南通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先后聘请8名日籍教师和以国学大师王国维、绘画大师陈师曾、教育家江谦为代表的一流师资到校任教

为辅助各科教学,配合学生学习知识,1905年学校建成附属博物苑(今南通博物苑前身),供博物、历史和理化课教学之用,1906年学校建成附属小学,供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

1912年民国创立,江苏省公署改其为“江苏省代用师范学校”(即代用为省立师范)

1921年,改称“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

期间,由于办学经费由江苏省补助,办学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校学生由几十人发展到四、五百人

1922年,为研究和试验乡村教育,学校在南通县近海创设附属垦牧乡高等小学(第二附属小学)

1923年8月,遵“壬戌学制”,师范部改设高中师范科及初中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江、浙地区试行“大学区制”,取消“代用”,并规定师范不得单设

学校遂恢复私立,改称“私立张謇中学”,招收初中及高中师范科学生,同时组织校董会,决策学校办学,1929年又改称“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1938年3月,日寇登陆南通,学校被毁

师生迁往位于东南沿海的第二附属小学坚持敌后办学,至1946年迁回南通城,这一时期习称“侨校”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张季直先生手创教养事业复兴委员会和大生纱厂支持之下,学校在旧校址重新兴建校舍,完成了复校重建工作

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

1952年,学校改为公立,并作为江苏省重点配备的学校之一,专向发展师范教育,初中部并入南通商益中学(即今南通市启秀中学),校名改称“苏北南通师范学校”

1953年,江苏建省,遂改称“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

1958年,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

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先后增设简师、初师、幼师和音乐、体育专业

南通校区1966年后文革十年期间,学校正常教育受到破坏,领导、教师横遭迫害,校舍被占用,校名曾改为“南通市师范学校”,一度只办初、高中及工农兵学员班

1984 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通师范学校在全国最早创设培养专科程度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师范教育,

1986年学校的教育录像作为中国中等教育的典型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交流放映

1988年6月受到国家教委的首批表彰

二、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本着“女子教育不可无师,与国民教育尤须有母”的认识,由张詧私人捐资购买南通城东柳家巷陈氏老宅,张謇及地方乡绅集资捐助,共同创办起通州公立女子学校

学校由张詧任总理,张謇任协理,并聘请近代著名女诗人姚蕴素(范当世的夫人)担任校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刊布校章,招生开学

十一月,学校改为“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设有师范四年制本科和初、高两等附属小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因学校学生人数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张詧又筹款购买南通城北珠媚园旧址建筑新校舍,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迁入

民国成立后,1912年5月,改通州为南通县,11月,县议会决定将学校改归县立, 除原有经常费外,其他开支有南通县公署在教育经费中划拨,遂改称“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

1913年8月,张謇出资在校内附设女工传习所,聘请近代刺绣大师沈寿任主任,培养出一批刺绣人才,发扬了中国刺绣艺术

1914年10月, 张杨夫人捐资在校内建成附属幼稚园

1920年5月,因附属小学办学规模扩大,张謇、张詧出资在南通城南段家坝购地建筑校舍,1921年2月师范部迁入,珠媚园校舍归附属小学使用

1923年8月,遵“壬戌学制”,师范部改设高中师范科和初中

1924年7月,经南通县教育局同意,将北土山小学划为附属小学分校,供师范毕业生从事乡村教育实习

1926年4月,为纪念创校二十周年,学校毕业校友捐资在段家坝校址旁创办纪念小学一所,赠送母校

学校仿美国乡村小学样式,重点研究小学单级教学,以使参与实习的师范生毕业后能适应乡村教学需要

1938年日寇占领南通城后,学校坚持敌后办学,辗转大江南北,先后迁金沙、上海、如东丰利和四安县办学

1943年5月,因日寇清乡大扫荡,学校疏散停办

同时,1942年5月以后,日伪占领下的南通在珠媚园校址续办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以解决失学在家的学生就学问题

抗战胜利后,由南通县政府接收,恢复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办学

1949年南通解放后,学校改称“苏北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1953年改称“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1952年9月,为适应小学、幼儿园师资需要,增设师范速成班和幼儿师范科,同时初中部与南通崇英中学合并组建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即南通市第一中学)

1958年5月,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合并,原附属小学,改为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三、海门师范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海门直隶厅同知(县长)梁孝熊在县治茅镇东首的文庙(即孔庙)内厅举办“县立师范传习所”,学制8个月~1年

同年,海门乡绅顾中一在县署东文昌宫创办“民立师范学校”,聘请地方新知人士沈书生担任校长

1912年民国成立后,地方知名人士、国会议员茅祖权等在孔庙续办“师范讲习所”,次年,收归县立,改为“海门县甲乙种师范讲习所”,学制1~2年

1917年学校改名为“海门县单级师范学校”,培养适应乡村教育的复式教学师资,一年后学校停办,1920年又复办

至1922年,学校改为“海门县立师范学校”,学制三年,1930年再改为“海门县乡村师范学校”

1934年起再度停办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从“县立师范传习所”到“乡村师范”,学校多次停办,实际办学时间不足28年,但仍然为祟明、海门、启东等地培养了600多名师资

1949年海门解放,人民政府接收了旧学校,废除旧教育制度

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文教事业形势,1951年8月,海门县人民政府决定,并由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报请苏北行政公署批准,正式创办新的师范学校,取名为“苏北海门初级师范学校”,承担启、海、通、如、祟(祟明) 5 县小学师资的培养任务

初师阶段,学校为5县培养了1100多名师资

1956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将学校由初级师范学校升格为中等师范学校,8月,学校改名为“海门县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1960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单位

1962年,国家经济面临困难,学校奉命停办

1972年,南通地区革命委员会为解决南通地方农村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决定报请省革命委员会教育局批准复办海门师范学校,学校隶属南通地区

1979年5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为省属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

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

除普师专业外,1976年9月起,学校增办音乐、体育、美术3个专业

1996年9月起,学校试办五年制大专班,1999年起,全面启动五年制大专学历教育

2000年,学校创办了以海门师范早期领导人、第一个中共海门支部创立者张冠今的名字命名的附属中学——南通市冠今中学

2003年,学校设立非师范五年制高职专业,9月,首批招收办公自动化、商务英语、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