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前身溯源滨海建国学院1940年

临沂大学前身溯源滨海建国学院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政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大批干部

为满足这一需要,中共山东五地委和滨海区各县联合办事处,决定按照抗大一分校的建制,在滨海区建立干部学校

因为抗日战争战时形势的特殊需要,学校定名为“滨海中学”

1941年5月,滨海中学师范部开学

1945年8月,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建国学院,原滨海中学的教职工大部分到建国学院工作

1947年春,山东省教育处(厅)把直接管辖的山东大学附中改名为滨海师范并下放到滨海地区

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将滨海师范与滨海建国学院合并,成立“滨海公学”

1948年1月,学校奉命停办,教职员全部转入华东大学学习,学生全部分配了工作

同年10月,滨海地委、行署决定在滨海地区恢复滨海中学,恢复后的滨海中学改名为滨海乡村师范学校

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1950年2月,滨海乡村师范学校奉令从莒南迁至临沂城南关靛市街,改称山东省临沂师范学校

 1958年8月25日,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中共临沂地委、临沂专员公署关于建立临沂大学的报告,临沂大学宣告成立并于9月1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9年8月,临沂地委决定把原临沂大学师范科改为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临沂地区培养中学师资

1960年夏天,临沂师范专科学校迁入坐落在临沂城西南(五里堡)的新校址

1962年7月,在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过程中,经临沂地委研究决定报省政府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的编制撤销

 同年,临沂地委、行署为了重新调配和充分利用临沂师专撤销后的教育资产,决定把临沂第一师范、第二师范、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和幼儿师范五校合一,组建新的临沂师范学校

1962年冬至1963年春,合并后的临沂师范全部迁入原临沂师专校址

原临沂师专的校舍、教学设备等绝大部分移交给新组建的临沂师范,部分教师也同时留临沂师范任教

1966年6月,“文革”开始,正常教学工作中断,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底,临沂师范下放到临沂县,改名为临沂五七红校

1972年,临沂地委决定撤销临沂县五七红校,恢复临沂师范,仍属地区管辖

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8年秋,临沂师范改为临沂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6月18日,改名为山东省临沂教育学院

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1966年6月,为适应“两种教育制度”的需要,山东省教育厅报经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决定在临沂地区建立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定在费县城北

学校刚开始筹建,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学校处于停顿状态

1970年3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山东省教育干校撤销,部分人员和物资调往费县,与半工半读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临沂地区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同年12月,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学校改名为临沂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学校先后办了三期中学教师短训班和一期教干班

1973年,学校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班

1974年6月4日,国务院科教组批准同意恢复山东省临沂师范专科学校

 1977年7月,郭沫若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4年,中共临沂地委、行署报请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从费县县城迁至临沂城北

1997年11月,在全省高校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1998年,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