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怎么样,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排多少名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2022年中国大学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名中位于第906名,总评分18.477分,在内蒙古本科院校中排第13名,在民族类院校中排第14名(数据仅供参考)。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蒙古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院,学校面向内蒙古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蒙古族聚集区招生,93%的师生员工是蒙古族,学院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央各民族单位和蒙古语文协作八省区培养了3万多名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传承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以其独具的民族特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

学院占地面积529亩,生均占地74平方米(折合学生数);校舍建筑总面积16.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约9.31万平方米,后勤学生生活用房4.8万多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9.3平方米;学生运动场地26123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70万元,生均设备值5386多元。现有纸质图书40万册,生均83册,电子图书18万册,期刊800种,电子阅览室和图书检索系统完善。此外根据学科和专业设置,配备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模拟会计室、电脑美术设计室、新闻编辑室、民族工艺实践室以及美术教室、琴房等。校园网联通教学与管理服务区。

学院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专任教师322人,按当量折合后,在校生4772人,生师比为14: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80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32.3%,中级职称122人,占专任教师的36.09%;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人,在读1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5人,在读34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0.4%。专任教师中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13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1人,全区意识形态首批“四个一批”人才1人。

学院现设有新闻系、语言文学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美术系、音乐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数理系、政法系、体育系和马列教研部等教学机构,42个专业,基本涵盖了人文科学(文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近几年主要开设的专业有: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汉语、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图书档案管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语文教育、英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司法助理、法律文秘、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表演艺术、主持与播音、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育、蒙汉翻译、英汉蒙翻译、日汉蒙翻译、俄汉蒙翻译等,其中主持与播音、美术、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为自治区品牌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头琴等课程为自治区精品课程。根据学校优势,升本后首批拟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音乐学(音乐教育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蒙翻译方向)、日本语(应用日语方向)、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本科专业。

学院重视科研工作,科研达到了一定水平。近几年,教师发表论文1034篇,出版教材74部,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33项,厅局级课题25项;有1174部(篇)科研成果获厅局级以上奖,部分教师承担并完成了中国蒙古学文库选题,参加《蒙古学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哈撒尔研究》、《哈撒尔祭奠与成吉思汗祭奠比较研究》等课题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