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图书馆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迅速发展
清华大学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学科调整,逐渐恢复理科、文科等院系,重新扩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随着学校学科布局的调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90年已达250万册(件)
1991年9月,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新馆落成,后被命名为“逸夫馆”
新馆由清华大学关肇业院士设计,与老馆浑然一体,曾多次获国家各类优秀建筑奖
新馆建成后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7820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
进入九十年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
先后引进了ILIS、INNOPAC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提供馆藏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目录的公共查询、馆内业务工作如采购、编目、期刊管理以及流通等业务均在INNOPAC管理下进行;还建立了光盘网络查询系统,通过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
自1998年以来,图书馆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