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论文专利时间

澳门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论文专利时间国际授权专利论文SCI/SSCI论文SCI/SSCI Q1区间论文2019/2020学年4722128篇1659篇825篇2018/2019学年4381957篇1487篇786篇2017/2018学年4071765篇1393篇697篇参考资料来源: 部分国内科研奖项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港澳地区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第一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2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三等奖、技术发明三等奖

 2014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特别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年,澳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著作类三等奖、著作类优异奖、论文类二等奖、论文类三等奖

 2016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8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三等奖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年,澳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澳门人文社会科学杰出贡献奖1项、著作类二等奖1项、著作类三等奖1项、著作类优异奖2项、论文类二等奖1项、论文类优异奖6项

 2020年,澳门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澳门科技大学科研设备与科研工作部分代表性科研成果2005年起,澳门科技大学即开始参与有关“嫦娥探月工程”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是港澳地区最早和最多参与国家探月工程的大学,陆续开展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的探测数据分析、月球科学研究、小行星探测与天文观测研究等大量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13年,澳门科技大学参与的《嫦娥二号伽玛谱仪探测研究取得新进展》荣获2012年度中国十大天文科技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 

2014年,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首次提出了“整合网络医学”(Integrated Network-based Medicine,INBM)概念,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 ;同年,利用嫦娥三号,首次揭示了月球雨海形貌和地质结构,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  ;同年,发现灯台叶中命名为Alistonitrine A的全新骨架生物碱,成果发表在《有机化学通讯》 

2017年,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揭示了月球的新型地貌,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地学杂志《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2018年,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发展了新的木星环流模型和反演方法,提出了两类木星环流形态,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 ;同年,系统阐释了中医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治疗癌症和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理,成果发表在《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9年,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揭示了月球成长过程,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 

2020年2月,澳门科技大学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公布的澳门政府资助的26项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科研项目中获得15项,是澳门获得科研资助项目最多的大学

2020年3月,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进行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 ;同年4月,研发了基于胸部CT影像的肺炎AI诊断系统,2020年最新版本已在国内外多家医院完成部署,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细胞》 ;同年6月,对湖北、四川、广东等地人群血清中IgG和IgM病毒抗体进行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医学》 

2020年7月,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首次分析嫦娥四号着陆区的结构,给出证实冯·卡门撞击坑内部发生过多期岩浆填充事件的证据,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 ;同月,合作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组RBD蛋白疫苗,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 ;同年9月,发现并还原月球背面盆地的撞击史,剖析月球演化历程,成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中,澳门科技大学负责火星环绕器工程测量分系统可分离遥测探头研制生产,数据处理及分析工作,在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澳门科技大学科研人员与卓越成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