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官网信息显示:山东科技大学有26个硕士点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学校在青岛、泰安、济南三地办学,总占地面积243万平方米(3640余亩),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3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7亿元。
学校设有19个学院、9个教学系(部)、4个科研机构和1个独立学院。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81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另有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学校设有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授权业务中心、山东—俄罗斯科技合作中心、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在学校设有中国唯一的“中国科学中心”。
学校现有在校生411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79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学生75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30000余人。有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教授288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博士生导师158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7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余项。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23万余名各类人才。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90余个。“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26项,计划与合同经费9.5亿元。其中,纵向项目1846项、计划经费3.3亿元,横向项目2180项、合同经费6.2亿元;获上级科技奖励816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74项。2014年科研立项938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05亿元,其中纵向项目597项、计划经费1.17亿元,获各类科技奖励175项,其中省部级政府奖49项。
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入园企业、研发机构120余家,现已形成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环保与化工、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等产业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已与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9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项,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开展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生交流项目。接收有俄罗斯、美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蒙古、巴基斯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0多名教师是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
学校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大报》等报刊。
学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称号,被评为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科技园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和“惟真求新”的校训,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煤炭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科技进步为使命,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学科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技开发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工科优势突出、行业和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科技大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