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重视延续清华大学历届研究生支教团完成支教工作返回学校后,均十分注重与服务地的后期联系和交流
支教团志愿者都将服务地视作第二故乡,始终关心关注当地的发展,在结束志愿服务后,用其他的方式继续为支教地服务
清华每年寒暑假均举行新老支教团总结座谈会及出征仪式,邀请有关领导听取汇报,并非常关注每个支教志愿者在返校后的学习和成长,近70%的志愿者回到学校后,担任“双肩挑”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
许多志愿者在研究生毕业后,选择通过村官、选调、报考公务员等方式回到西部,投身公共部门或重点行业,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第二届支教团的侯贵松通过一年的支教经历坚定了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人生方向,第八届支教团的韦翯钰、第十二届支教团的吴履伟在毕业后赴广西基层政府工作,第十五届支教团的普布多吉和次旺拉姆则在毕业后返回家乡继续践行着奉献雪域高原的誓言
通过支教,莘莘学子不仅用辛勤的付出和汗水向服务地的孩子们播撒了爱心、知识和希望,更在这个过程中,锤炼了意志品格,培养和锻炼了“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所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能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