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学学科背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女性学学科背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女性学(Women’s Studie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高等院校

历经40多年的发展,女性学不仅成了美国高校中广受学生欢迎、深得学者赞赏的“显学”,而且发展成一个科目种类日臻齐全、学科边界日益扩展的跨学科领域

回顾该学科的历史沿革,对在中国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和开展女性学研究不无裨益

女性学的形成和建立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的“洗礼”下,女性们认识到,第一,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领域受歧视等现象不仅需要通过女权运动等政治斗争去改变,更需要从学理层面研究和阐释;第二,妇女问题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时半会得到解决,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需要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和斗争才可能最终实现

正是出于女性主义理论探索和下一代接班人培养这两方面之需求,女性学才在妇女活动家的积极争取下进入大学这一长期以来为男性占据的“象牙塔”

鉴于上述两点,女性学从其滥觞之日起便呈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

首先,因为女性学与女权主义运动密不可分,开设女性学课程本身就可以视为一种女权主义运动衍化出来的政治思想行为

其次,不同于传统学科,女性学理论之探索和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意义,因为女性学理论既产生于女权主义运动,又必须应用于改变既存的男性主导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

再次,建立女性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认识、分析和揭示女性遭受性别压迫、沦落至从属地位的根本原因,为女权主义运动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和斗争战略战术

也许是由于女性学与女权主义运动的“联姻”过于密切,女性主义者阵营内部及“女性世界”外部一直争论:女性学到底是妇女运动的一种延伸,还是结构和思想上都独立于妇女运动的一门学科

应该说,早期阶段,女性学确实深受妇女运动影响,只要看看70年代初的女性学课程名称便知:“女性解放”、“父权制权力”、“性别主义压迫与女性增强力量”

90年代,随着女性学不断成熟,妇女运动与女性学之间的“联姻”逐渐弱化, 90年代末美国大学开设的女性学课程听上去都很学术化,如“女性学导论”、“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与政治”、“女性与法律”等

不过,尽管女性学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规范化”,女性主义者大多坚持认为学术性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政治实践仍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脱钩”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