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曲折道路新中国民族学研究也走过一段曲折道路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民族学学科被否定,研究工作陷于停顿状态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0年,中国民族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以后历年召开全国性的大小学术讨论会,民族学研究者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专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一些省、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相继成立了民族研究所,其中包括民族学研究室或民族学研究组
广州中山大学于1981年成立人类学系,包括民族学和考古学两个专业;中央民族学院于1983年成立民族学系,专事培养民族学人才
民族学研究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
与此同时,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民族的学科,除研究国内的少数民族外,还应该研究汉族,并开展对国外民族的研究,以促进对各国民族情况的了解,加强友好往来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地域由黄现璠教授为首的一群长期以“壮学”为研究对象的草根学者形成的地域性“八桂学派”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自古以来皆无民族学派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派
根据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各学科之间交叉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关系也日益密切,甚至许多问题必须由有关学科的专家合作研究
民族学对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等,都要全面加以探讨
这样,民族学同社会科学的许多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学、生态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文学等,都发生交叉或边缘关系
各学科间通力协作,共同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彼此间交叉的问题,而且对本学科的发展也将起新的促进作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