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四地的高等教育体制差异较大,因此,只能选择那些共同适用于两岸四地大学实际情况、具有跨地区可比性的指标
根据从事国际性大学比较与排名的经验和对国内外主流大学排名所采用的指标的研究和分析,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个同时适用于两岸四地教育状况的指标,形成了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质量和学校资源4大类13项指标的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体现大学的水平和质量,对所有与规模有关的指标都同时使用了绝对数和相对值

在指标权重的安排上遵循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中要求优先考虑产出指标的原则,对于7项产出指标各分配10%的权重,对于另外6项投入和过程指标各分配5%的权重
计算单项指标得分时,令表现最好的大学的该项指标为100分,其它按其与最高值的比例得分,一所大学的总得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加权得出
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人才培养(35%)1.1研究生比例5%1.2留学生比例5%1.3师生比5%1.4博士学位授予(总量/师均)10%1.5校友获奖(总量/师均)10%科学研究(35%)2.1科研经费(总量/师均)5%2.2顶尖论文(总量/师均)10%2.3国际论文(总量/师均)10%2.4国际专利(总量/师均)10%师资质量(25%)3.1博士学位教师比例5%3.2教师获奖(总量/师均)10%3.3高被引科学家(总量/师均)10%学校资源(5%)4.1办学经费(总量/师均)5%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