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纳腔局域光场中的二维量子系统
报告人:张顺平 副教授 武汉大学
报告时间:2020.10.27 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ID:697 702 147
报告邀请人:倪卫海
报告摘要:金属纳米颗粒可视为纳米光学腔(纳腔)把光场局域在颗粒周围很小的空间内。这是由于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能够以集体振荡(等离激元)形式与电磁场能量进行周期性的转换,协助电磁波逃避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两个金属纳米颗粒形成的纳米间隙是最典型的纳腔,可将光场束缚在极小的体积内,带来极大的光场强度(与光学局域态密度)增强,从而放大光与间隙中的物质的相互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利用纳腔的高局域光场对单层二维材料的中性激子进行调控,实现等离激元-激子之间的弱、中等强度到强耦合,从而改变激子共振峰位、发光强度、衰减速率以及能谷偏振度等。通过发展单颗粒拉曼/荧光光谱定量测量技术,定量地测量了纳腔中量子极限的电磁场增强的倍数以及飞秒超快衰减速率。
报告人简介:张顺平,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13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5期间在武汉大学物理学院从事重点博士后,2015年起任副研究员/副教授。他与合作者揭示了衬底诱导对称性破缺产生等离激元Fano共振,是实现高灵敏折射率传感的普适机理(该工作SCI被引用500多次),发现纳腔等离激元的超灵敏传感特性并实现亚皮米分辨率的厚度传感;首次发现手性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实现手性拉曼信号的定向分发;实现室温下纳腔等离激元与二维激子的强相互作用,实现纳腔中量子极限电磁场增强倍数、飞秒超快寿命的定量测量。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篇,包括Phys. Rev. Lett. 2篇、Nat. Commun. 1篇、Light: Sci. & Appl. 1篇、Nano Lett. 9篇、ACS Nano 3篇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