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综合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五四”期间,钱玄同率先明确抨击“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并与刘半农合作“双簧信”,给旧文学阵营以沉重的打击
钱玄同主张常涉两个极端,十分话常说到十二分
但这种“偏谬精神”往往包含着合理的内核,其核心是反封建精神

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坚兵难摧敌垒
立场坚定的爱国者钱玄同晚年因国事蜩螗,外寇侵凌,常满腔孤愤,抑郁难语,“魂忽忽若有之,出不知其所往”
自热河沦陷后,有约三个月光景谢绝饮宴
但同时也使钱先生更坚定了反帝爱国立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曾经留日的钱玄同当即与日人断绝交往
1933年,日寇侵入华北
5月,钱玄同书写了《中华民国华北军第七军团第五十九军抗日战死将士墓碑》
1936年,钱玄同和北平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提出抗日救国七条要求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日寇占领北平,北师大西迁,钱玄同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不能随迁 而成为留守者
坚守故园的钱玄同在给远在西北的好友黎锦熙的通信中表示:“钱玄同决不‘污伪命’
”原来,在北平(即 北京)沦陷以前,他认为凡去伪满和冀东伪组织求职和授课的都叫“污伪命”
次年,他又对北师大秘书汪如川说:“请转告 诸友放心,钱某决不做汉奸!”同时他复名为钱夏,表示是“夏”而非“夷”,决不做敌伪的顺民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