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祖荀中国数学会和数学名词审定的发起人1931年的一个夏日,美丽的杭州西子湖上,随风任意漂泊着一艘小游船,船上坐着冯祖荀、姜立夫、熊庆来、江泽涵、何鲁、胡明复、陈建功、苏步青和段子燮
中国大江南北各个著名大学的数学系的元老们在开会:中国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会
冯祖荀先生是西湖会议的发起人之一
辛亥革命前后,西方的科学技术迅速地发展起来,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在将西方科学首次完整地移植到中国来的同时,也必然地“舶来”一大批术语,这些先驱留学生们按照他们的理解,把那些科学术语翻译成为中文,并且在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和在他们创办的数学研究刊物上使用,越来越多的数学名词不断涌现出来
译者不同,翻译不同,数学名词不统一,不规范,令人产生歧义
例如常用的概念“function”,便有“函数”、“函子”、“功能数”、“作用子”等等五花八门的翻译
早期出现的术语或名词上的混乱,势必影响日趋频繁的学术交流和传道解惑,妨碍数学发展,术语的命名和统一就成了科学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次西湖的数学名词审定会上,经过再三推敲、反复切磋,终于确定了那些常用且基本的数学术语的译名和概念的阐述,诸如:“函数”、“微分”、“积分”等等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全国统一了大约七千多个数学名词的翻译和界定
中国的数学家爱说:我国的“数学之船”, 就从这西湖泛舟起步,扬起了风帆,驶向世界现代数学的深海大洋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已有二十余所大学前后设立了数学系,从事数学研究与教育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成为中国科学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分部
那个时候,与数学界并驾齐驱的物理学界捷足先登,率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物理学会
组织全国性的数学学会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冯祖荀先生在繁忙的学校行政事务和教学工作之外,极为热心参与数学学术组织活动
事实上,冯先生早已在北大、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地分别发起成立数理学会,“以研究数学物理,增进学识,联络感情为宗旨”
这些地方性的数学学会的建立,为成立全国数学学会奠定了基础
1934年秋冬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胡敦复教授写信给冯祖荀先生,商议筹建中国数学会,立即获得冯先生的积极响应
经过半年的努力筹备,次年暑假期间,冯先生南下上海,与当时我国数学界的老中青精英,齐集上海交大,召开中国数学会的成立大会
大会通过了学会的会章,还明确了今后的任务:加速数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促成数学会的学术刊物《中国数学会学报》早日出版;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
中国数学会的诞生和学报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数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影响深远
今天,中国数学会已经走过70个春秋
当今天的中国数学家可以跻身世界数学家之林时,回首当年冯祖荀先生等拓荒者们的艰辛与他们的远大抱负,不禁肃然起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