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祖兼容并收在北大史学系,他能够广揽人才,耆儒新进,皆所延聘
各种学术观点,不分派系,兼容并收,有蔡孑民先生之风度
傅振伦回忆说,当时“通儒如陈伯弢汉章、叶浩吾瀚、陈援庵、马书平、邓文如之诚诸师,硕学如李大钊、陈翰笙、李璜、王桐龄、孔繁燏、李季谷诸先生,咸来讲学,一时称盛”(注:《先师朱逖先先生行谊》《文史杂志》第5卷,第11、12期合刊,1945年)
为了推进新史学的建设,朱希祖特别重视史学理论
他聘用李大钊、何炳松同时开史学理论课程,李大钊讲史学思想史和唯物史观研究,何炳松依据美国鲁滨孙的《新史学》,讲授历史研究法、历史教学法等
何氏1923年翻译《新史学》,朱希祖为之作《序》:“我国史学界总应该虚怀善纳,无论哪一国的史学学说,都应当介绍进来
何先生译了这部书,为我国史学界的首倡者
我很望留学各国回来的学者,多译这种书,指导我国史学界”
朱氏这种提倡各种理论并行,大胆引进和吸收西方史学理论的做法,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十年代,史学理论著作大量涌现,著者很多出自北京大学,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