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霖人物轶事

曹汝霖人物轶事北京赵家楼的历史该不算太悠久,但却极有知名度,因为当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即发生于此

赵家楼是老北京的一条胡同

楼为何冠以“赵家”,至今仍是一个谜

清光绪十一年朱一新撰《京师坊巷志稿》,于当时北京坊巷考注甚详,也许是赵家楼在当时不甚有名气,朱一新对赵家楼主人未加注解

岁月流逝,至今更加湮没无考了

赵家楼是条小胡同,位于北京长安街东端之北,据考原为前后曲折U字形走向,总长不超过三百米,后被一分为二,前边称前赵家楼胡同,后边则称为后赵家楼胡同

“五四”一把火,曹汝霖宅邸的东院基本焚毁

上世纪50年代后曹氏旧宅被拆除,于原址建起新楼,成为某单位招待所

后来又改为赵家楼饭店,门牌是“东城区赵家楼1号”

赵家楼何时成为曹汝霖的宅邸,迄今未见到准确资料

从回忆资料来看,曹宅当时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中式房屋,东院则为西式平房

我所见过曹氏差人的回忆是1918年9月至曹公馆当差,可见成为曹宅起码是1918年

其实,曹汝霖不仅在赵家楼有公馆,他还有两房姨太太,分别在锡拉胡同和西观音寺有宅寓

大太太带着几位子女,包括1918年冬曹氏父母从原籍上海亦迁来,均住赵家楼

曹汝霖与陆宗舆、章宗祥都原籍浙江,又同去日本留学,1904年一同归国参加“经济特科”,被清廷授主事职衔

曹汝霖任职商部商务司,后调外交部

北洋时期当了大官,几次丧权辱国,向日本人借款,还是“二十一条”谈判的参与者,被视为亲日派,所以“五·四”运动中曹氏受打击最沉重

而最令曹汝霖生气的是,火烧曹宅说风起,有漏电失火说,有曹家家人趁火打劫说,而支持、同情学生运动的报刊,也多采用此二说

当然目的是保护学生免遭当局迫害(学生激于义愤,首先点火者即当年北京高等数学科四年级学生匡互生,后随毛泽东在湖南从事驱张运动,1933年病逝)

6月10日总统徐世昌颁令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也否认学生烧毁曹宅,曹汝霖在医院看到报纸后,大为生气,马上找徐质问

始愤而以辞去交通总长等职务泄愤

罢官之后,仍担任交通银行经理(当时报章说曹辞去交通银行经理职务,实际依然保留)

但他经“五四运动”风波,受刺激很深,发誓不再过问政治,愿做在野之民

他先前往东交民巷法国医院,一天后又躲进东单三条同仁医院,仍觉得不保险,又搬到北海团城(当时团城由京绥铁路局管辖),闭门谢客

1919年冬,曹又避到天津德国租界居住

他每以宋人戴复古《饮中达观》表述自己今后的志向,其诗云:“人生安分即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

赫赫几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

一心水静唯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

王榭功名有遗恨,争做刘阮醉陶陶

”看来,曹汝霖是将安分守己视为座右铭的

尽管如此,曹汝霖的心情一直郁郁寡欢

因为他尽管在租界当寓公,深居简出,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和原谅他

他的儿子在天津南开读书,却没有一个同学肯与他同坐,这位曹公子只好隔坐独桌

课间、放学,也没有一个同学理睬他

这种情况,曹汝霖不会不知道,其内心痛苦之状可想而知

在赵家楼修葺后,曹汝霖及全家搬回北京仍居此处

但曹仍以天津居住为多

1922年,他于灯市口同福夹道又盖起一座新楼,东院有戏楼,甚为宏伟,后门则在箭厂胡同7号

11月,曹为父亲办“彩觞”堂会,大宴宾朋

直系上台后,因曹在北洋集团中属交通系,与皖系亲密,故他又搬到天津

同福夹道宅寓则租给丹麦公使作为公使馆,只留下后院,家人改从箭厂胡同后出入

1937年始将此处宅寓卖掉

火烧赵家楼时曹汝霖到底在不在家,是一个至今也未搞清楚的谜团

一般都认为曹恰巧不在,学生们则痛殴了章宗祥

实际上,据后来考证,曹汝霖早就闻听“学生们要闹事”,在家与章宗祥、日本人中江丑吉(此人在学生痛打章宗祥时以身体护住,才使章侥幸活命)、警察总监吴炳湘一起密商如何对付学生(当时院中还有荷枪实弹的警察)

一种说法是学生们冲进来时,曹汝霖藏进两间卧室夹层的箱子间

但据曹氏仆人目睹:曹听到叫骂声后,溜出小后门直奔厨房,换上厨役的衣帽,又出东小门逃往东交民巷法国医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