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正人物生平梁诗正

梁诗正人物生平梁诗正,幼有异禀,五岁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诗,略上口,即能诵

长擅文学,偕同杭世骏、陈兆等六人结“月课诗社”,有《质韦集》行世

二十七岁,从院长万经读书敷文书院

雍正八年(1730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两年后梁诗正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会试同考官

第二年充上书房师傅,教授皇子,尚书房行走,日讲起居注官

不久任侍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梁诗正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年底,丁母忧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让梁诗正在京修书,南书房行走

乾隆三年(1738年)任侍读学士,乾隆帝赐梁诗正在京宅邸

任顺天武举乡试正考官,又任内阁学士、经筵讲官

乾隆四年(1739年)梁诗正历任刑部、户部右侍郎

次年,升为左侍郎

 乾隆六年(1741年),梁诗正升任《皇清文颖》馆副总裁,户部侍郎

梁诗正上奏:“皇上虽然尽力为旗人生计着想,然而仍然免不了旗人穷困贫乏

原因是旗人增添人丁,与日俱增,而如果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想常靠官养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屯田耕种是不行了

一方面,将闲散人等妥善安置在周边,使他们获得能自养的谋生之业,如:近京五百里地面及各省驻防地

另一方面,内地已无闲田,原来就有在黑龙江宁古塔等地,分驻旗人用来耕种的成议,只是未曾施行

而今尚可维持,若不早日施实,若干年后,户口达十倍,想凭有数的钱粮,是不够不断增长的粮饷需要的

想靠增加老百姓赋税,而国家也有财务需要,无多余钱财养这么多吃白食的闲人

京师无空余地

看来,只有将户口散列边屯,可享耕牧的便利

另外,绿营兵丁也可适当停止招募、减少冗员

现在各营、镇已数千、百名而不仅人多,而且多用名额每年持续不下,数十百万银两,大多充作兵饷

在雍正元年曾彻底清除这种弊病,近年来,份份增设,有虚有实,差别很大

现在应当酌定数量、去除空缺、停止募补

”乾隆帝十分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乾隆九年(1744年),梁诗正以侍郎,应赋御制诗

乾隆十年(1745年),梁诗正升为户部尚书

他奏陈:“每年天下租赋只余二百余万两,应当节俭

慎勿兴土木之功、黩武之师,以维持盈余,保障国泰民安

”乾隆十二年(1747年),梁诗正任《续文献通考》总裁

翌年(1748年),任兵部尚书

乾隆十四年(1749年),梁诗正晋升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充任吏部尚书、教习庶吉士

御史欧堪善上奏,弹劾梁诗正徇私包庇,说他徇师生情份,又说他包庇同乡,经查此二项,均无徇私实迹

还涉及他为两名京察人员引荐不当

乾隆帝认为这种小小徇情,非独梁诗正,举朝大臣恐怕也未尽绝

梁诗正被参劾,已经引为警惕,就可以了

同年,乾隆帝讯问四川学政朱荃情况,因为梁诗正答复为不清楚,而受累革职留任

乾隆十七年(1752年),因为父亲年迈,梁诗正乞归杭州,奉养老父,留在老父身边侍候

他返乡期间,潜心治学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梁诗正迎接圣驾,恩准他在家食俸禄

次年(1758年),他的父亲去世,丁忧在籍

不久,他先后代理工部、兵部尚书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梁诗正充任顺天乡试正考官

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子太傅,一时朝廷巨篇,都出自他的手笔,他总裁《国史》、《文颖》、《续文献通考》各馆,相关文章体例大多由他确定

乾隆皇帝再一次在皇宫附近,赐他寓所

年底,梁诗正去世,年67岁

乾隆帝亲谕皇子祭奠,并赏银千两

赠太保,入贤良祠

赐祭葬,谥号文庄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梁诗正灵柩归里

乾隆帝下谕旨,令沿途文武官弁在二十里内的亲赴治奠,并派人护送,直到平安抵达江南,以此表示优恤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葬于浙江象山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梁诗正去世多年之后,皇帝还念念不忘梁诗正,御制诗怀旧时,将梁诗正作为“五词臣”之首

后来,梁诗正的长子梁同书,中举人,赐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次子梁敦书,官至兵部右侍郎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