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光炽科研成就科研综述涂光炽于20世纪50年代参与和领导祁连山综合地质考察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铀矿地质改造成矿理论,并推广到其他一些矿床
20世纪70—80年代参与和领导地球化学所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研究,提出成岩成矿多成因观点从事层控矿床、铁矿及金矿研究,提出中国层控矿床形成机制、发育特征,富碱侵入岩带特征及金矿类型、找矿方向与北疆矿床分布规律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事超大型矿床及低温地球化学研究,提出中国超大型矿床时空分布特点和分散元素地球化学若干规律、西南大面积低温热液成矿域等见解
2003年立足于地球科学的宏观性和区域性,涂光炽提出了“比较矿床学”
学术论著涂光炽.1963.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发育特征.地质学报, 43(4):361—377.涂光炽.1973.七十年代自然科学领域中一个新生长点——环境科学.环境地质与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1—3.涂光炽.1975.叠加与再造——被忽视了的成矿作用.湖南地质科技情报.铁矿座谈会资料汇编(1):68—75.涂光炽.1987.华南两个富碱侵入岩带的初步研究.见:花岗岩地质与成矿关系.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1—37.涂光炽.1988.一些金矿床地质问题的讨论.地质找矿论丛,3(1):1—8.涂光炽.1989.中国南方几个特殊的热水沉积矿床.见: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编.中国矿床学——纪念谢家辰诞辰90周年文集.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89—198.涂光炽.1990.中国原生金矿类型的划分和不同类型金矿的远景剖析.矿产与地质,1—10.涂光炽.1991.地球化学走向何方?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3(3):203—209.涂光炽.1993.关于砂金矿床形成条件及砂金矿床与厚生金矿床空间关系的讨论.见:中国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第一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2—27.涂光炽主编.1993.新疆北部固体地球科学新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涂光炽.1995.回顾30年来的矿床学.见:王鸿祯主编.中国地质学科发展的回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6—13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1998.高等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其中“绪论——兼论地球化学领域近十余年来的若干重要进展”系涂光炽执笔.涂光炽.1998.贵金属找矿的若干问题讨论.见:陈毓川主编,当代矿产资源勘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186—191).北京:地质出版社.涂光炽.1998.试论非常规超大型矿床物质组成、地质背景、形成机制的某些独特性——初谈非常规超大型矿床,中国科学(D辑)28卷增刊,1—6.涂光炽.1999.初议中亚成矿域.地质科学,34(4):397—404. 科研成果奖励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获奖人员1982年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987年中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3年中国金矿主要类型、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国家黄金管理局一等奖(排名第一)1996年《中国矿床》(担任铅锌矿床部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分散元素矿床和低温矿床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涂光炽、高振敏、胡瑞忠、刘家军、赵振华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