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简介印章的产生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把印章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和创作,是宋元时代才开始的
宋元以前的印章称为实用印章时代;明清以来印章艺术流派繁衍,称为流派篆刻时代
古代印章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此外,还有殉葬用印、辟邪印、烙马印、烙漆印、陶器用印等

形制有一面印、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带钩印等
制印的方法有翻砂和拔蜡等方法,用铜浇铸的称为铸印,用刀凿刻的称为凿印
金属印章,多数先刻印模,随后浇俦;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喷蚀,称“电刻”;石、牙、角等印章,则直接用刻刀镌刻

钤盖在用绳捆扎文书的胶泥上,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称为封泥(又称泥封)
从现存资料考察,印章用朱色印泥钤盖在纸上,约始于六朝
印章镌刻成凸状的印文,称为阳文或朱文;镌刻成凹状的印文,称为阴文或白文

印背高起有孔可以穿带的地方,称为钮,钮有各种形状,如螭、凤、龟、虎、橐驼、坛、台、瓦等,并起装饰作用
穿钮的丝织物,称为印绶
古代印绶以颜色来区别等级
印章的材料,古代最多见的为铜质,也有用金、银、铁、铅、玉、水晶、陶泥
官印的材料都有一定制度,不得僭越
明清篆刻家印材多为叶蜡石,其中著名的有青田石中的各种冻石,寿山石中的田黄、田白,昌化石中的鸡血石等
款识,是篆刻艺术的附属部分
刻在印侧的称为边款或旁款,刻在印章顶端的文字称为顶款
秦汉和秦汉以前印章,未发现铸刻有款识文字
隋代官印,有在印背加刻铸造年月日的,世称背款,应是最早的印款
篆刻家在印侧面刻款识文字,始于明代
印款除刻作者姓名和镌刻时间外,还有题识其他词句,很像中国画的题跋
款识的书体有楷、草、隶、篆、行书等,此外还有刻图像的
文字有阳文、阴文,初期刻法用双刀,以后大多单刀直下,风格各不相同
印款本身也是艺术品,它和印面篆刻可交相争辉,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趣味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