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科大学

私立南通农科大学抗日战争之前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奏请,张謇在通州沿海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开始筑堤围垦沿海盐碱滩地

1902年,张謇在通海垦区(即今如东、启东沿海一带)开办了通海农学堂,为农垦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1906年,农学堂迁至通州,附设于通州师范学校,称为农科

首批招收农业本科学生45人

(一说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的农科源于此,即1906年)1908年,张謇聘请了日本照井喜三郎作为农科教员,不久添设了蚕科,建立养蚕室

1909年,被分为初、高等农业学校

1912年4月,通州废州立县,成为南通县

1913年,升格为甲、乙两种农业学校

1916年,专办甲种农校,乙种农校停办

1919年,甲种农校升格为私立南通农科大学

当年张謇为了引进新品种棉花,改良南通的鸡脚棉,为大生纱厂提供更好的原料,便创办了通海农学堂,其是三所院校里办得最好的一所,之后成为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里的农科

农校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较大

首先,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优秀,留美、留日归国者较多

其次,学校非常注重实践性,培养实用型人才,学校有狼山苗圃,培养各种树苗;有鱼塘,教学生养鱼;在狼山北部有花卉园、果树园;有畜牧场,牧场从1918年起开始饲养加拿大、荷兰、丹麦品种的乳牛二十多头,并与国产良种黄牛试行杂交培育,日产牛奶数百磅以出售

再者,农校还有标本室、棉作研究室和测候室(观测气候变化、预报天气)等

1946年的农科招生,招114人,报名者有720人

张謇当年通过农校从美国引进棉花新品种,获得了巨大成功,建国后在全国大范围棉区迅速推广的岱字棉15,即是张謇引进并在在南通垦区首先引种成功的

当年农校还定期举办展览会,向农民介绍新品种

1928年8月,与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合并组成私立南通大学,并成为私立南通大学农科

9月17日,私立南通大学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讨论礼聘校董事宜,决定敦聘李煜瀛、于右任、李宗仁、秦汾、何玉书、钱永铭、张轶欧、许璇、荣宗敬、周威、吴兆曾、徐肇钧、张孝若、王志鸿、李希贤、陆费执、戴尚文、张谊等社会名流、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十九人组成私立南通大学校董会

1930年,由于民国《大学组织法》中尚无纺织学院,是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学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继而成为私立南通学院农科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