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实践教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环节包括:实

应用物理学实践教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教学、科研训练或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训练等环节,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知识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等

实践教学应注重物理内涵,激发学习兴趣,适应专业特点,突出科学和应用前景,启发探索创新

指导思想是:“重基础、重能力、重应用、重创新

” 实验教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可以分为基础物理实验(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和专业实验

基础物理实验知识体系及实验基本选题可参考《高等学校应用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各高校可根据各自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实验

这些专业实验内容应反映科学前沿,反映交叉等特点,反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测量技术,反映该专业社会需求的实际应用技术

专业实验的课时一般不少于64学时

 科研训练或专业实践科研训练与专业实践应采用以下方式:学生提前进人本专业科研实验室,了解本专业的科研方向,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接受科研和创新能力训练

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与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与专业相关、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以便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专业实践

 毕业论文(设计)物理学各专业的毕业生都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应安排至少12周的时间集中进行,相应学分为必修学分(具体学分数由各高校自定,建议6~10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体现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特点

 创新训练创新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领悟和运用

团队合作精神与组织协调领导能力

交流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不仅应渗透到所有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并且应体现在课程设计、课程小论文、本科生创新研究计划、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环节中,也可以在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阅读中国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问题,完成某一主题的调研报告

创新训练应作为课程教学中的一基本内容,纳人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形成创新训练的导师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学生参与创新训练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