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事物的联系

科学技术事物的联系事物的联系分为系统联系和事件联系,系统联系分为上下级别的联系(归属关系)和同级别的联系,事件联系分为原因与结果、前提条件与触发条件、目的

物质是事件的基础,事件是物质的变化

物质是系统的结构,事件是系统的变化

1.系统的上下级别和同级别:例如,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上级别,质子和中子是下级别,上级别包含下级别,而质子和中子之间是同级别

例如:消化系统和胃之间是上下级事物的联系,而胃和小肠则是同级事物之间的联系

2.同级别的联系:(1)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作用分为:累加、互补、开启或增强、关闭或减弱

累加:起相同作用的物质,产生的作用累加在一起

例如:相同的小灯泡组成一个强光的手电筒

互补:例如,起不同作用的物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实现功能

例如:一条流水线上,不同加工步骤所需的工人

累加和互补的区别:有些情况下,累加是同种物质的共同作用,只有一个也能产生作用,但是效果低,而互补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不同物质共同产生作用,只有一个可能无法产生作用

调控:开启或增强:例如,一种物质启动或增强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关闭或减弱:例如,一种物质关闭或减弱另一种物质的功能

例如:风扇的三个叶片之间的作用是累加,叶片和电机之间的作用是互补,风扇开关可以开启风扇、关闭风扇、增强转速、减弱转速

(2)同级别的事物的联系按结构分为:顺序(线状)、并列(平行)、循环(环状)、树状、星状、网状

顺序:例如,先经过A,后经过B

并列:例如,同时经过A和B

循环:例如,由A到B,又由B到A,依次循环

树状:例如,A到B和C,B到D和E

而C到F和G

星状:例如,A为中心,A发出到B、C、D

(星状好比星射线,星状是特殊的树状)网状:例如,A到B、C、D,B到A、C、D

3.层次对应:例如,X分为A、B、C,Y分为D、E、F,那么X和Y的关系具体就是A、B、C和D、E、F之间的关系

4.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

个体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构成系统的元素,没有个体就没有系统

关联性特征:系统内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

结构性特征: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层次性特征: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

模块性特征:系统母体内部是可以分成若干子块的

独立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相对独立的

开放性特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发展性特征:系统是随时可能演变的

5.事件联系:因果是发生变化的本质原理,前提条件是发生变化需要具备的条件,但是具备前提条件不一定就会发生变化,还需要触发条件

例如事件:火把纸烧成灰,原因结果关系:因为氧化燃烧反应,所以纸变成灰,前提条件:纸、火、空气,触发条件:火点燃纸

原因是变化的本质原理,如果把原因说成表面现象“因为火点燃纸,所以纸烧成灰

”那么原因就和触发条件一样了,为了区分原因和触发条件,把原因说成本质原理,而把触发条件说成表面现象

例如事件:要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正负基团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适当的温度和pH值以及所需的酶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把各种反应物放在一起是化学反应发生的触发条件,合成特定的生物分子是化学反应的目的

6.因果关系简单是说,因果关系的逻辑就是:因为A,所以B,或者说如果出现现象A,必然就会出现现象B(充分关系)

这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结果B在后

(1)一切先后关系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例如:起床先穿衣服,然后穿裤子,或者说先刷牙后洗脸,这都不是因果关系

(2)并不是一切必然联系都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有了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必然联系,才是属于因果联系

因果对应关系:(1)一因一果:既一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

(2)多因一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一个结果

(3)一因多果:既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

(4)多因多果:既多个原因一起产生多个结果

推理分为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正向推理是由原因推理结果,而逆向推理是由结果推理原因,在推理时,不仅要考虑原因和结果,还要考虑前提条件和触发条件,有时还要考虑目的

正向推理:例如:英国民谣:“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失一位将军;损失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逆向推理:例如: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

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7.物质和信息的传输:很多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为物质或信息的传输

(1)发散传输:例如,事物甲向事物乙传输物质或信息X,激发乙产生物质或信息A、B、C

(2)整合传输:例如,乙收到A、B、C时,激发产生X,乙收到A、B、D时,激发产生Y

(3)转化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产生Y

转化分为:增加、减少、改变

(4)筛选传输:符合特定的条件才可以通过,例如:甲向乙传输A,A可以通过乙,甲向乙传输B,B不能通过乙,例如:乙收到A,A不可以通过乙,乙收到A和B,A才可以通过乙

有“筛选”这个步骤,就意味着有“判定”这个步骤

(5)反馈传输:例如,甲向乙传输X,激发乙向甲反馈Y,甲收到Y后,抑制或加强甲向乙传输的X,如果是抑制,就是负反馈,如果是加强,就是正反馈

8.阶段结束后的判定与阶段过程中的触发:有些事件可以用阶段的形式来描述

(1)一个阶段完成后,下一个阶段可能是固定的,例如:阶段A完成后,进行阶段B

(2)一个阶段完成后,下一个阶段也可能是不固定的,就是根据一个阶段完成后的状态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例如:阶段A完成后的状态,如果符合条件1,接下来进行阶段B,如果符合条件2,接下来进行阶段C,如果都不符合,接下来进行阶段D,这就是阶段结束后的判定

(3)在有些情况下,不等到阶段进行完就要进行判定,也就是在阶段过程中进行判定,这就是阶段过程中的触发,例如:有的温度触发器,用于实时防止温度过高的突发异常,这就需要在阶段进行中进行判定,如果等到阶段结束才判定,机器可能就烧坏了

由此可见阶段结束后的判定和阶段过程中的触发要结合起来

阶段与触发判定方式:(1)是否的判定:根据是否符合条件来决定相应的下一步的操作

例如:右图的数值x可以是等级、积分等

(2)多选一判定:多个选择中,根据符合其中的某一个条件来决定相应的下一步的操作

(3)循环判定:根据是否符合条件来决定相应的操作和是否循环

(4)与、或、非的判定逻辑与:所有限定的条件都具备才会产生指定结果

逻辑或:只要具备限定的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就会产生指定的结果

逻辑非:不具备限定条件中的任何的条件才会产生指定的结果

9.物质,属性,属性值,规则:系统是由多个物质组成,每一个物质都有一个或多个属性,每个属性都有状态的值,有的是变量,有的则是常量,有的属性分为多个子属性,每个子属性也有状态的值,通俗的说,属性就是物质的性质,属性值就是物质的状态

规则就是各种属性怎样相互作用,分为同种属性的相互作用和不同属性的相互作用,规则发生的过程就是事件,用原因与结果、前提条件、触发条件、目的来描述规则,规则规定了物质(系统)的变化方式

例如: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距离、速度、时间都是属性,并且有属性值,规则(公式)将这三个属性联系在一起

10.系统分解:(1)按位置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A家庭的人、B家庭的人等

(2)按性质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男人和女人

(3)按系统成分对系统的作用来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村干部、警察、教师、医生、农民等

(4)按系统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家庭关系、师生关系、老板与员工关系等

(但是这样会出现重复,例如,一个人既处于家庭关系中,又处于师生关系中

)(5)按正负关系来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

(6)按时间顺序来分解系统:例如:把村子的人,分为老人、青年、儿童

11.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1)开放系统:系统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系统之间物质或能量交换的地方就是系统接口,有的开放系统需要动态维持,一旦没有了维持,系统就无法存在

(2)封闭系统:系统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但是有能量的交换

(3)孤立系统:系统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

12.模块:把系统中的多个物质看作一个整体(小系统),观察这个整体的输入、处理、输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