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求学通仕雍正五年(1728年)

郑板桥求学通仕雍正五年(1728年),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

雍正七年(1730年),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

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雍正十年(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

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

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乾隆元年(1736年),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二年(1737年),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

乳母费氏卒

乾隆四年(1739年),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卢见曾

乾隆五年(1740年),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

乾隆六年(1741年),入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乾隆七年(1742年)春天,郑板桥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并手写付梓

 乾隆八年(1743年),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