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爆炸

宇宙起源爆炸现代宇宙系当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历程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1)大爆炸理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正比

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

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

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

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

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3K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

至少是在120~150亿年以前,宇宙及空间本身由这个点爆炸形成

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又详细勾画出宇宙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经一系列元素演化到最后形成星球、星系的整个膨胀演化过程的图像,该理论存在许多使人迷惑之处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

“大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当初仅仅是一个点,而它周围却是一片空白,即将人类至今还不能确定范围也无法计算质量的宇宙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的假设只是一种臆测

况且从能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考虑,一个小点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从何而来呢?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准——年

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的,在宇宙范围,时间没有衡量标准

譬如地球上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在宇宙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年的概念对宇宙而言并不存在,大爆炸宇宙论又如何用年的概念去推算宇宙的确切年龄呢?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提出了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哈勃定律只是说明了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运动速度越快--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距离呈正比关系

但他没能发现很重要的另一点--星系红移量与星系质量也呈正比关系

宇宙中星系间距离非常非常遥远,光线传播因空间物质的吸收、阻挡会逐渐减弱,那些运动速度越快的星系就是质量越大的星系

质量大,能量辐射就强,因此我们观察到的红移量极大的星系,当然是质量极大的星系

这就是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星系因质量巨大而红移量巨大的原因

另外那些质量小、能量辐射弱的星系(除极少数距银河系很近的星系,如大、小麦哲伦星系外)则很难观察到,大小恒星都能看到,所以恒星的红移紫移数量大致相等

导致星系红移多紫移少的另一原因是:宇宙中的物质结构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一个中心按圆形轨迹运动的,不是像大爆炸宇宙论描述的从一个中心向四周作放射状的直线运动

因此,从地球看到的紫移星系范围很窄,数量极少,只能是与银河系同一方向运动的,前方比银河系小的星系;后方比银河系大的星系

只有将来研制出更高分辨程度的天文观测仪器才能看到更多的紫移星系

宇宙中的物质分布出现不平衡时,局部物质结构会不断发生膨胀和收缩变化,但宇宙整体结构相对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

仅凭从地球角度观测到的部分(不是全部)可见星系与地球之间距离的远近变化,不能说明宇宙整体是在膨胀或收缩

就像地球上的海洋受引力作用不断此涨彼消的潮汐现象并不说明海水总量是在增加或减少一样

1994年,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的弗里德曼等人,用估计宇宙膨胀速率的办法计算宇宙年龄时,得出一个80~120亿年的年龄计算值

然而根据对恒星光谱的分析,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年龄为140~160亿年

恒星的年龄倒比宇宙的年龄大

1964年,美国工程师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是因为布满宇宙空间的各种物质相互之间能量传递产生的效果

宇宙中的物质辐射是时刻存在的,3K或5K的温度值也只是人类根据自己判断设计的一种衡量标准

这种能量辐射现象只能说明宇宙中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至于大爆炸宇宙论中的氦丰度问题,氦元素原本就是宇宙中存在的仅次于氢元素的数量极丰富的原子结构,它在空间的百分比含量和其它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同样都属于物质结构分布规律中很平常的物理现象

在宇宙大尺度范围中,不仅氦元素的丰度相似,其余的氢、氧……元素的丰度也都是相似的

而且,各种元素是随不同的温度、环境而不断互相变换的,并不是始终保持一副面孔,所以微波背景辐射和氦丰度与宇宙的起源之间看不出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大爆炸宇宙论面临的难题还有,如果宇宙无限膨胀下去,最后的结局如何呢?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指出,能量从非均匀分布到均匀分布的那种变化过程,适用于宇宙间的一切能量形式和一切事件,在任何给定物体中有一个基于其总能量与温度之比的物理量,他把这个物理量取名为“熵”,孤立系统中的“熵”永远趋于增大

但在宇宙中总会有高“熵”和低“熵”的区域,不可能出现绝对均匀的状态

那种认为由于“熵”水平的不断升高而达到最大值时,宇宙就会进入一片死寂的永恒状态,最终“热寂”而亡的结局,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所有星系行星会疏离,分子分解至夸克,而至更小

整个宇宙继续膨胀,变成死寂状态

这项预测是根据数百个A1超新星的亮度作出的

根据天文观测资料和物理理论描述宇宙的具体形态,星系的形态特征对研究宇宙结构至关重要,从星系的运动规律可以推断整个宇宙的结构形态

而星系共有的圆形旋涡结构就是整个宇宙的缩影,那些椭圆、棒旋等不同的星系形态只是因为星系年龄和观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视觉效果

奇妙的螺旋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

这种螺旋现象对于认识宇宙形态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大至旋涡星系,小至DNA分子,都是在这种螺旋线中产生

大自然并不认可笔直的形式,自然界所有物质的基本结构都是曲线运动方式的圆环形状

从原子、分子到星球、星系直到星系团、超星系团无一例外,毋庸置疑,浩瀚的宇宙就是一个大旋涡

因此,确立一个“螺旋运动形态宇宙模型”,比那种作为所有物质总和的“宇宙”却脱离曲线运动模式而独辟蹊径,以直线运动方式从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更能体现真实的宇宙结构形

还有一点,大爆炸是循环的,有科学家声称:宇宙将变成一个高密度、小体积的球体

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将再次发生大爆炸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宇宙的能量并没有消亡

但是,却没有人能解释,大爆炸每次循环时间、空间、分子结构等等,都是像上次一样(几千几百亿年以后,又有太阳系,又有地球,又有中国,又有你),还是重新排列(光凭空可以弯曲)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