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问题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问题地质工科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可以归结为3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与模式,即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培养规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培养多少地质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国家需要

一段时间来,在高校有着"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反映了高校教育界对我国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认识上的差异

对这一教育改革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讨论,将有益于其他教改问题的解决

"通才"是指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基础,掌握一般通用性工程技术和技能的,无特定或明显专业倾向的人才--俗称"素材型"人才,意喻为可继续"雕琢"成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专才"则是指除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掌握了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前者为玉石,后者为玉器,即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当然,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通才或专才

二者是对立统一于人才主体的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即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广度和深度,不是完全隔离而不可调和的

那么,21世纪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呢?换言之,21世纪的地质工科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通才"和"专才"属性的平衡点应该在哪里?我们认为,这应该根据地质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办学经验来决定

地质科学发展趋势1)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

2)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主要包括地震观测与预报,泥石流、滑坡发生规律与防治等

3)生态环境与地球化学环境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湿地环境、城市环境、草原环境等等),进行评价和预警,为社会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

4)基础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人类工程(水利设施、路桥、核电站、大型民用建筑等)的地质基础研究与环境保护等

5)全面深入认识地球加强学科综合研究,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6)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学科发展

国情与经济发展需要首先,中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地质工科教育原来面向的地矿行业也在经历体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国土资源部的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已完全不同于原地矿部

资源的勘查、开发工程、基本建设中工程地质市场等将由市场经济规律支配,而资源的监测管理、保护和分配、地质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和评估,则由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资源政策和法规来调控

今后,地质工科教育面向的主体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行业,而是市场

实际上,现代地质工科已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环境、基础工程等,普遍存在于许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中

因此,地质工科教育面对的领域将是十分广阔的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引发的"知识爆炸"迫使地质工科教育重新回到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

近些年由于知识信息的产生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知识老化周期缩短的趋势,其知识总量已达3~5年翻一番的惊人程度

以前那种"读四年书,用一辈子"的教育观念已被彻底打破

近些年生产、管理部门兴起的"在职进修学位"热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变化

21世纪的"终身教育"已日益普遍

地质工科教育与其他工程教育一样,也面临着知识快速增长的挑战

与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4年的本科教育时间显得太短

因此,本科教育只是地质工科类人才培养的一个短暂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包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

从这种意义上讲,"育才在学校,成才在社会"的教育观念比较恰当地阐明了现代地质工科教育在社会中的科学定位

还有,应该看到,中国还处于发展中的初级工业化阶段,在大多数工程领域,我们还走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的路途中,而这是不可能跨越的,只能是加速前进

当前,中国情制约着中国的地质教育还必须兼顾"专才"的一面

特别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经济尚欠发达、人口多,高等教育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培养一位大学生要花费国家大量钱财,我们不能把国家投入的有限的财力单纯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应该使培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能马上承担一定的专业工作,这样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国外地质工程师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可以看出,21世纪将是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信息、生命、材料、能源、空间和认知等科技领域的革命性成果将带动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航天航空、环保、文化和科技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型产业的兴起

以地球科学为基础的集成了电子、信息、空间技术和新型勘察技术的地质工科,在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体系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未来社会将要求地质技术人才具备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因此,国际上对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着重于创新精神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

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来解决日益复杂的地质问题

二次大战后,各国都积极致力于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随之产生了诸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和灾害频繁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上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它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法律和政府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分错综复杂,这单靠科技进步和工程创新是无法解决的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方能解决

因此,国外在培养地质工程师时,强调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有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素质和创新潜力的地质技术人才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