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基因工程病毒学的发展

病毒基因工程病毒学的发展随着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革新,病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机体水平研究阶段在40年代以前,病毒学工作者主要采用敏感动物(如小白鼠)或动物胚胎(如鸡胚)来分离、鉴定病毒,研究病毒的繁殖、发病机理、兔疫反应等,甚至使用受染动物组织制备疫苗,如狂犬病疫苗等

细胞水平研究阶段在40~60年代,由于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学领域,相继分离了上百种过去对动物不敏感的新病毒,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等,大大扩展了病毒学研究的范围

组织培养技术不仅为临床病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还用于病毒复制和遗传方面的研究,对病毒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外,一批经济、安全、有效的组织培养疫苗诞生了,如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等,为预防病毒性疾病做出了贡献

分子水平研究阶段另一方面,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成果,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RNA肿瘤病毒反转录酶的发现,不仅充实了阐明DNA复制、转录和mRNA的翻译表达及蛋白产物的结构功能三者关系的中心法则,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使RNA在试管内反转录成cDNA成为可能

病毒基因结构和表达的研究,还阐明了有关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某些原理,如基因重叠、间隙、内含子的发现,转录后剪修,重复序列和增强子的存在等,都大大丰富了分子生物学的内容

病毒载体的出现,又为研究真核细胞基因表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