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柱应用范围异形柱应用在7度设防以下
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其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不应大于25mm; 内折角处应设置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钢筋间距: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四级不宜大于250mm;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300mm
当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并应设置拉筋,拉筋间距应与箍筋间距相同
各项验算同普通框架柱,构造和轴压比建议控制更严格一些
因“一”形异形柱不提倡用,在某工程上缺了还不行,没办法可用扁平柱,其计算按矩形柱方法计算
地震力系数放大,自振周期折减
因用异形柱导致刚度下降,使得地震力减小,应采用地震力放大系数来适当地增加地震力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填充墙体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予以折减
异形柱限制砼强度等级≥C25和≤C50原因由于异形柱截面尺寸薄,砼强度等级小于C25的话可能达不到其与钢筋之间保证粘结的要求;C50以上的异形柱构件及结构科学研究相对较少,还不足以行成编制规程条文的基础,所以这次规程未列入
底层减柱的限制1、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房屋全高;不落地的框架柱应连续贯通转换层以上的所有楼层
底部抽柱数不宜超过转换层相邻上部楼层框架柱总数的30%
转换层下部结构的框架柱不应采用异形柱;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可用于非抗震设计和6度、7度(0.10g)抗震设计的房屋建筑;2、底部抽柱,带转换层的异形柱结构在地面以上大空间的层数:非抗震设计不宜超过3层;抗震设计不宜超过2层; 底部抽柱带转换层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应按本规程第3.1.2条规定的限值降低不少于10%,且框架结构不应超过6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非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2层,抗震设计不应超过10层;3、 不落地的框架柱应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
托柱梁应双向布置,可双向均为框架梁,或一方向为框架梁,另一方向为托柱次梁;转换层上部异形柱向底部框架柱转换时,下部框架柱截面的外轮廓尺寸不宜小于上部异形柱截面外轮廓尺寸
转换层上部异形柱截面形心与下部框架柱截面形心宜重合,当不重合时应考虑偏心的影响;4、 转换层及下部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转换层楼面应采用现浇楼板,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楼板钢筋应锚固在边梁或墙体内;5、 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比宜接近1
转换层上、下部结构侧向刚度比可按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E.0.2条的规定计算
规程不允许次梁转换(二次转换)
6、 托柱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梁宽度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的肢高(就是柱全由梁宽包住)或一般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大于托柱框架柱相应方向的截面宽度
托柱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托柱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当双向均为托柱框架时,不宜小于短跨框架梁计算跨度的1/8
托柱次梁应垂直于托柱框架梁方向布置,梁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其中心线应与同方向被托异形柱截面肢厚或一般框架柱截面的中心线重合
7、注解: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称托柱框架,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框架梁称托柱框架梁,直接承托不落地柱的非框架梁称托柱次梁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