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诊断1.定性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是建立在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的基础上的
2.定位诊断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协助对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来指导治疗
(1)B超 可以检出肾上腺内直径>2厘米的肿瘤,一般瘤体有包膜,边缘回声增强,内部为低回声均质
如肿瘤较大,生长快时内部有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
但B超对于过小或是肾上腺外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颈部、胸腔内等)不能显示
(2)CT 是目前首选的定位检查手段
嗜铬细胞瘤在CT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出血区或钙化灶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而坏死区无或略有强化
CT诊断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达到93%~100%,但特异性不高,只有70%
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如腹腔内小而分散的肿瘤不易与肠腔的断面相区分,因此有可能漏诊
(3)MRI 在MRI的T1加权像实性肿瘤强度类似肝实质,T2加权像信号较高
坏死、囊变区在T1像呈低信号,在T2像为高信号
MRI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相似,其优势在于是三维成像,有利于观察肿瘤与周围器官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同位素131Ⅰ标记MIBG扫描 MIBG(间碘苄胍)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类似物,可被摄取和贮存于嗜铬细胞瘤内,经同位素131Ⅰ标记后,能显示瘤体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