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方法企业关系

价值分析方法企业关系要协调价值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关系,就必须对价值链中企业之间的有关信息进行共享和沟通,从而使价值链中的企业全面快速了解和掌握价值链中其他联盟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并对这些作业从“价值”的角度重新进行串联,有效地安排作业

而协调的过程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是否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这种优势地位将最终导致资金的流向

如果信息不对称,价值链中节点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流的关键点而配置资源、安排作业,产生额外的代理成本

然而,当价值链中的节点企业之间实现相关信息的交流时,核心企业会通过协调的方法,促使价值链中各企业不断提高有关作业的效率,实现价值链的最大增值,也强化价值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的竞争力(这需要核心企业对于合作企业有所承诺,如共享的信息只用于提高供应链的作业效率,而不是淘汰效率不高的伙伴企业及其作业等等)

现实的问题在于信息协同行为可能会泄漏企业的商业机密,另外,如果信息协同所要求的某些额外投资属于专属资产,还会增加价值链中联盟企业的运营成本,这些都使得价值链中的企业有可能对于协同沟通有关信息缺乏足够的兴趣

因此实现公司间敏感信息互换的基础条件,就是在价值链中相邻节点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

而核心企业的信誉会直接影响价值链中各联盟企业相互间的信任程度

价值链中各企业之间所共享的信息与联盟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及其发展阶段有关

Tomkins (2001)在一定的框架下对价值链中公司之间的信息以及会计的作用进行了定位

他把与“建立诚信”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一类信息,把与“掌握事项”有关的信息称作第二类信息

他认为,诚信建立在公司价值链中节点企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核心企业可以借助于第一类信息,获取第二类信息,并在节点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进而掌握、协调并控制价值链中企业所发生的有关作业,管理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公司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Tomkins (2001)还认为与“掌握事项”有关的第二类信息能使企业“对协作的前景进行计划和决策”,特别能“对战略、投资和正在进行的运营做出经济评价”

因此,获取第二类信息,可以将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掌握价值链中发生的相关作业,协调、管理和控制发生这些作业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联盟,实现成本控制,增强价值链上所有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掌握事项”必须以“诚信”为前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