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方法遥感方法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遥感器、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遥感平台是安放遥感仪器的装置,如气球、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以及遥感铁塔等
遥感仪器是接收和记录物体辐射、反射、散射信息的装置,常见的有可见光照相机、红外照相机、红外扫描仪、多波段扫描仪、微波辐射仪、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20余种
地理学所运用的遥感方法,是利用地球表层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人工发射的激光或微波能,反馈到远离地面的遥感仪器的敏感元件上,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通过信息传输设备,输送给接收装置,经过数字或图像处理系统校正、增强、滤波等处理和加工,向用户提供数字或图像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专业判读、模式识别和实地验证,即可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空间数学模型或专题图件
遥感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它与地理定位试验站网络(见地理定位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并列为现代地理学的三大技术支柱
地理定位试验站网络侧重于研究物质能量迁移的机理和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备系统分析的功能;遥感则提供准同步的、反映宏观的空间分布规律的信息
三者相辅相成,把地理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
遥感分类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特点,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①航天遥感
又称卫星遥感
指轨道高度在100000米以上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遥感
由于轨道高度和遥感对象不同,遥感器的地面分辨率和可能识别的地物大小也不同
例如,用于监测大气活动的气象卫星所获取的遥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为1.1~1.4公里;用于资源勘测与环境监测的陆地卫星或资源卫星为20、30、80米不等;适用于资源详查和城市、海岸带研究的回收型卫星或航天飞机一般可达 5~10米
②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包括距地面高度600~10000米的低、中空遥感和10000~25000米的高空、超高空遥感,可获取分辨率很高、波谱信息很丰富的照片或扫描图像
由于航空遥感继承并发展了航空摄影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编制大比例尺系列专题地图的功能
但是,航空遥感覆盖的地区较小,技术处理过程较复杂,生产周期较长,主要适用于城市管理、工程设计、污染监测和灾情调查等方面
③近地遥感
指距地面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系留气球(500~1000米)、遥感铁塔(30~400米)、遥感长臂车(8~25米)等的遥感,主要用于对大气辐射订正和光谱特性测试,以辅助高空遥感器的波谱选择、辐射订正和为图像判读分析提供参考
遥感铁塔还可用于海面污染和森林火灾监测
另外,有火箭和高空气球遥感,这些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以快速获取短暂的局部性的大气或地面信息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