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流通规律

艺术品流通规律艺术商品流通是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是艺术产业发展的先导

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艺术商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对按照艺术商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规范、发展和完善艺术市场,扩大艺术商品流通和艺术交流,对推动艺术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艺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艺术商品流通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规律艺术商品流通,是以艺术商品(服务)为流通客体、以货币为中介的艺术商品交换为核心内容、以艺术市场为载体的艺术经济运动过程

流通的艺术使用价值要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要求相适应

艺术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

要求艺术流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既要突出时代的主旋律,又要十分注意不同艺术门类、品种、风格、流派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表现方法的多样化

同时,要求引导艺术消费者培养和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和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和欣赏格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艺术商品流通的布局、结构、规模、发展速度要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发展要求相同步

在艺术市场发挥配置艺术资源的基础作用的过程中,市场需求会引导艺术商品流通的格局、结构、规模和发展速度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市场机制的功能会引导艺术商品向供求平衡的方向运动

但是由于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局限性,政府还必须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综合运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舆论监督手段对艺术流通加以宏观引导、监督、调控和管理

同时,对产品型、社会公益型艺术流通给以大力扶持和倾斜,以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

艺术商品流通在与精神文化环境相协调的互动中不断发展

艺术流通以艺术使用价值为媒介,形象地富有情感地艺术化地传播各种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自由观照和把握事物形式秩序的能力,以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使人们在“求真”的探索和实践中,感悟和追求“美”的品格和境界;通过艺术使用价值传达的政治理念、理想信仰、道德规范,引导、培养人们把握和弘扬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提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使人们在“求善”的历程中,化解人际关系的矛盾,实现观念、文化和制度的沟通与超越,积极引导人们对社会进步事业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使用价值传达的审美信息的熏陶和浸染下,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求美”、自我确证、自我完善的追求中,实现情感与心理误区的超越,淡化功利的诱惑,拯救扭曲的心灵,熔铸“美”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在与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艺术流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流通理念和流通空间

二.艺术商品流通的价值规律艺术品作为流通客体的艺术商品是艺术本体与艺术载体的统一体

艺术商品的价值是由艺术本体的价值和艺术载体的价值两部分构成的

艺术本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营构艺术本体的创作构思设计劳动是自主的、复杂的、个体化的精神生产劳动,具有极强的自由性、主体性和独创性,是不能集中、批量、标准化生产的

因而,也是不同艺术门类的劳动者独立的创造

它不是标准化、社会化的生产物,因而,它的价值量没有、也不能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是难以与同类劳动进行确切比较的

当然,艺术本体的价值量并不简单地等于生产它的单纯的“台上1分钟”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

而是由以创作主体长期训练的探索性劳动量、反复练习、排练的实验性劳动量等“台下10年功”的累积劳动量为依据,以承认艺术创作经验、艺术传达和表现的技能技巧、个人禀赋才情的差异、社会影响和时尚因素、以及稀缺程度为基础的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

艺术载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和一般性艺术载体是创作主体外化、物化其构思的审美意象的物质媒介系统

艺术传达制作劳动创造艺术载体的价值,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原创艺术载体

这种创造的劳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是个体化的,其创造的价值量无法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

二是人工复制的艺术载体

这类载体的复制劳动虽然没有独创性,但却需要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艺和娴熟的技巧,具有传达制作的模仿性、复杂性

这种劳动同样是个别的,也是不可比的,其价值量也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

三是机械复制的艺术载体

如平面作品的排版、印刷,歌曲磁带、歌舞、戏剧、影视录像带的录制、复制和光盘的刻录,电影胶片的拷贝等等都是可以批量、标准化、社会化生产的,其创造的价值是能够、而且必须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和计量的

原创和人工复制艺术商品的价值形成具有个别性

机械复制艺术商品的价值形成是艺术本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与艺术载体价值形成一般性的对立统一

从质的方面看,原创和人工复制的艺术商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由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机械复制的一般艺术商品的价值,本体部分由市场认同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载体部分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从量的方面看,原创艺术商品一样一件,件件不同

人工复制的同种艺术商品数量有限

因而,在这两类艺术商品的价值构成中,艺术本体的价值分值很大,在单位商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机械复制的一般艺术商品数量巨大,在它们的价值构成中,艺术本体的价值分值极小,单位商品中包含的比重微乎其微

因此,载体制作劳动创造的价值反而成为主要的了

正是这种价值构成的二元性决定了艺术商品的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的根本区别

三.艺术商品流通的供求规律艺术品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来说,艺术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降而递增,呈反方向变动的负相关关系,这就是艺术商品的供求规律

但由于艺术使用价值的意识形态属性,价格仅是影响艺术供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因素

艺术使用价值的质量对艺术供求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社会潮流、时尚因素、广告宣传、审美习惯都会影响艺术供求

一般地说,收入越高的消费群体,用于艺术消费的开支越大;艺术商品的价格越适合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需求越大;价格超出人们的购买力水平,价格越贵,需求越小

文化程度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大;艺术修养越高的消费群体,需求越迫切;艺术偏好越强的消费群体,需求越痴迷;艺术品位越高的人士,需求越理智

闲暇时间越充裕的消费群体,越有时间满足艺术需求

艺术信息、艺术交流条件越好的消费群体,艺术需求的视野越开阔、选择面越宽、针对性越强;艺术设施设备越完善、艺术氛围越浓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

艺术教育越发达,有潜在艺术需求和具有潜在艺术供给能力的艺术人才越容易脱颖而出;社会越尊重艺术劳动、尊重艺术人才、珍视艺术创造成果,满足全体国民艺术需求的潜在供给能力就越大

对外艺术交流越发展,越能拓展和满足国外对中国艺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

当然,由于交流是双向的,国外艺术商品进口越多,越会抑制中国国内对本国艺术商品的需求,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近些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2010年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

该报告称,2010年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年增长率为41%,较之2007年阶段性峰值的156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其中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首次超越英国上升至全球第二位

其中,美术品拍卖收益(包括绘画、装置、雕塑、素描、摄影、版画)达到了204亿元,同比增长16%,并以占全球份额的33%首次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预计今后十年中国的GDP可以保持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再加上每年3%的通货膨胀,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十年后的规模将达到80万亿

根据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和GDP之间的比例,十年以后中国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应该在320万亿人民币

2005年,世界上老牌的商业银行巴克利(Barclays Bank),曾经根据各资产长期的历史投资回报得出结论:全世界机构投资者和有钱人应该拿出5%-10%的资产配置在艺术品上

这样的资产配置比例,意味着在2020年中国会具有16-32万亿的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

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市场的发展能够满足16万亿中的25%,也就意味着中国在2020年时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会达到4万亿人民币

中国艺术品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只有500亿人民币

即使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也就是拍卖市场的交易额在这10年中间可以增长20倍,还是会存在3万亿的缺口

这个缺口正是艺术品资产化所存在的发展空间

按照每年5%的上市发行量与5%的发行费用,保荐公司每年可以带来75亿的发行收入

另外,总量4万亿的艺术品资产市场,按照资产管理费率1%的保守估计,每年可以带来400亿的资产管理收入

这475亿收入意味着40万个十万年薪的工作机会, 并每年可增长10%以上,即4万多个新创就业机会

这可为我们每年约35万艺术类学科本科、专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

正如证券市场的发展催生了会计和律师两大行业,艺术品资产市场也必将在中国建立起艺术品评估与确权两大行业

不过,由于一些地方文交所的艺术品拆细交易的问题,也导致一些社会质疑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市场由于刚刚起步,因此市场的监管在相当的程度上是缺失的

我想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第一,市场上所存在的比较混乱、价格飙涨的现象,是市场发展早期应有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市场的容量太小,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市场的流动性又太大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实际上也曾经存在过同样的问题

第二,建议借鉴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发展的经验

当我们成立了各地文交所之后,有关部门可成立文化艺术市场联合办公室,由文化部、宣传部、文物局和证监会来对市场进行联合监管

第三,坚持在发展中规范,而不要在早期求全责备,把门槛定得太高

“水至清则无鱼”,市场就有可能窒息在过度的监管之中

第二,应该以市场化的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尽量利用市场自身配置资源的高效能力

第三,可以让各地尝试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践来实现优胜劣汰,产生成功的发展模式

另外,从交易所的角度,也要注意自律和风险防范

在这一点上,如今好几家交易所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