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管理经济学基础信息产业管理是以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信息产业发展规律、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用性
信息产业管理与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从威廉·配第时代算起,迄今己300多年,大致上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
微观经济学以研究价格为中心,主要考察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产业和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宏观经济学以研究国民收入为中心,主要考察国民收入的运动,即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产品的总量关系,亦不涉及产业间的关系
所以,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都没有“产业’’和“产业管理”的范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产业管理活动毫无影响,其对信息产业管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产业经济管理任务的影响在产业经济管理的任务上,微观经济学提出的垄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规模经济问题、交易成本问题、局部均衡问题等等,都讨论了企业的组织规模、结构状况和发展规律,强调了要以效率为标准,选择企业内的企业关系结构(即产业组织),为信息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信息产业组织管理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国民收入、最终产品总值、总供给与总需求等概念和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等目标,强调了要重视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和经济部门间的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宏观平衡,为信息产业关联理论的建立和信息产业关联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对产业经济管理功能和手段的影响在管理方法上,西方经济学提出既重视客观经济机制的调节功能,又重视运用政策手段管理经济
也就是说,注意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反垄断政策和经济增长政策等政策手段管理经济,使各项政策相互配套、发挥系统功能的优势,给信息产业管理以启示和借鉴
(3)对产业经济管理方法的影响在方法论上,西方经济学强调定量分析,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分析和研究各类经济问题,这为信息产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
五十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将西方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实际经济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产业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说明,西方经济学理论是进行信息产业管理的重要基础
信息产业管理与应用经济学这里主要阐述信息产业管理与生产力经济学、管理学等应用经济学理论的关系
(1)信息产业管理与生产力经济学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经济学主要讨论了生产力的四种基本组合方式,即质态组合、量态组合、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
提出对全部生产力因素的匹配、设计、调整、安排和治理,并对生产力因素进行社会化管理
生产力经济学给信息产业管理以重要启示
生产力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的质态组合就是生产力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的量态组合就是生产力规模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就是生产力布局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的时间组合就是生产力时序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的这四种组合方式,一旦为人们所认识,并被人们用来对生产力进行管理,就形成了结构经济、规模经济、布局经济和时序经济
结构经济是指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质态组合方式发展变化规律的一切要求,自觉地调整生产力结构(各种投入产出链)的内部适应性而取得的增产或节约
结构经济的状况受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一系列变量的制约
提高结构经侪,必须重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管理
规模经济是指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量态组合方式发展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的规模,而取得的增产或节约
规模经济的状况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条件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社会状况等一系列变量的制约
提高规模经济,必须重视企业规模的管理
布局经济是指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空间组合方式发展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生产力因素的空间布局而取得的增产或节约
在布局经济中,自然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无关紧要
提高布局经济,必须重视产业的全国性布局、区域性布局等管理
时序经济是指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时间组合方式发展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安排生产力诸因素的时序而取得的增产或节约
自然因素(包括环境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因素的自然特性)对时序经济有特别显著的影响
此外,作为经济环境的管理体制也会从它的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三方面对时序经济发生制约
提高时序经济,必须重视按照产业发展的各种时序规律的综合要求进行产业管理
信息产业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生产力经济学的上述要求
其中,信息产业部门管理、信息产业结构管理、信息产业关联管理反映了结构经济的要求
信息产业的区域关联管理、区域布局(信息产业结构)、关系分析(信息产业各部门)等反映了布局和经济的要求
信息产业组织管理反映了规模经济的要求
信息产业发展管理、信息产业政策制定则反映了时序经济的要求
从这些意义上说,信息产业管理是生产力经济学在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2)信息产业管理与管理学狭义的管理学是指企业管理,广义的管理学则由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部门管理等构成
信息产业管理既遵循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规则,又在许多管理方法和技巧上受到管理学的启发
①管理活动过程“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是组织中协调各系统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
”这就意味着:第一,信息产业的部门管理、结构管理、关联管理、组织管理、发展管理等等都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由这些管理复合而成的信息产业管理也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活动过程
离开了组织活动和计划活动,就谈不上管理
第二,管理既然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控制过程,就离不开管理的目标
控制包括促进、限制和平衡,其目的在于实现预期的目标
与此相应,在信息产业管理及其各个分系统管理中也都存在目标问题
控制既是对每个分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分目标的过程,也是对各个分系统进行调节以实现信息产业管理总目标的过程
第三,管理是协调目标与环境关系的主要力量
在信息产业管理中,产业规划的形成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重视目标的选择和政策的配套问题
②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管理效果受到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等状况的影响
在信息产业管理中正确选择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是有效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确定管理目标的重要前提
在选择中,既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又要防止就事论事,而且还要强调这些选择的程序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信息产业管理与产业经济学如前所述,信息产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关系问题,而信息产业结构管理是建立在产业结构经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在进行信息产业结构与关联分析过程中,离不开产业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配第-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等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罗斯托、筱原三代平、赫希曼的主导产业政策选择理论,列昂节夫、赫希曼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等对于研究信息产业结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克拉克是利用劳动力指标研究产业结构状况的
克拉克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部分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结构比重在第一产业相应减少,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应增加
这就是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该定理主要指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布结构中的演变规律,还指出了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经济发展中产业之间产生的相对收入的差异
关于产业结构演变动因的深化分析则是由西蒙·库茨涅兹完成的
他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方面,对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库茨涅兹通过对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进行分析后认为,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l,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大于l,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普遍上升,劳动力相对比重总体看微增或变化不大
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时间系列上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
霍夫曼定理是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工业化阶段的理论,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是研究工业产业结构联系的重要指标
霍夫曼通过对近20个国家的资本资料净产值和消费资料净产值变动比值进行时间系列分析后,发现此比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下降
霍夫曼比例II消费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
这个比例的变动如果从大到小,表明工业化进程加强,它是掌握工业生产部门结构联系和变化的“指示器”
配第-克拉克定理提供了产业结构动态分析方法,库茨涅兹的深化研究则提供了产业结构政策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于信息产业结构管理上
信息产业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选择合理的信息产业结构政策
一般说,产业结构政策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结构的内在联系,揭示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的
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发展规律,规定各产业部门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协调产业结构内部比例关系的政策
采用这一做法的前提是要选择和确定一定时期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政策的确定,并推动其产业地位的确定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则从产业间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了主导产业部门问题,奠定了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和选择方法
通常将前者称为“筱原基准”,后者称为“赫希曼基准”
按筱原基准,就要把那些收入弹性大、有巨大社会需求,且生产率上升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作为政府的重点扶植对象
按赫希曼基准,就要选择那些前后关联度均大的产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
上述“基准”,为信息产业管理提供了产业经济政策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首创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也是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的重要理论
该理论不仅可以对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问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数量分析,而且还可以利用产品投入与产出的有关数量比例去研究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问题
进行信息产业关联管理,也要利用“投入产出”这个有效工具,深刻认识一国的信息产业状况,探索其发展规律,预测其结构变动的结果,以及制定其发展规划等
此外,微观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息商品的特性、价值、价格、经济效益及评价,宏观信息经济学中马克卢普、波拉特的信息产业分类及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等理论也为信息产业管理提供了信息经济学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产业管理作为产业经济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它的许多理论养分要取自己形成的经济学科,但又根据实践经验进行新的总结概括,具有自己的特性
它的发展和完善,既取决于信息产业管理活动的发展和完善,也取决于相关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