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特色水蚀浮雕永和关前沿公路,有一段长500-600米的崖壁,上面布满了莫名其妙的图象,过去人们曾称之为魔壁或魔崖,给人以神秘的色彩
其实是由于河水对岸石的侵蚀和溶解,将岩石中可溶物质溶走,从而使岩石分解、崩塌、剥落
在岩石表面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图象来
图象按其展布,可分为横向、纵向两大类
横向的图象如长廊、浮云、海浪、鱼、龙等,纵向的图象如立柱、宝塔、仕女、力士等
还有一种是园形图象,小的如蜂巢,大的如园窗,稀流不均地分布在岩壁上,这是因为溶蚀作用从点开始扩展,受岩石中隐性球状构造影响而造成
以上图象统称水蚀浮雕
水蚀浮雕还发育在高出河面几十米、几百米山崖上,尤其高150-200米黄河三级阶地附近常见大小石龛,在罗岔村中,形成多孔的山洞,洞中有柱有门,有窗有廊,分成3个洞室彼此相通
更值得欣赏的是洞壁由深浅不同草绿密集横纹组成
这类岩石地质上称水平韵律层,如能开采下来打磨后,一定能成为高贵又文雅的饰面石板
“石球”之乡“石球”是一种球状岩石,1968年首次见于墨西哥热带雨林中,那是由石英岩构成的直径达2米的大型球体
原以为当地古代土著民族人工建造
后来在山崖岩石中,见到未脱落的球体,才知那是天然形成
从地质学角度,无论沉积成因,构造成因,风化成因,都无法合理解释
永和县全境几乎全为三叠系地层分布
在山西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内发现了各种成因的石球,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石球,成不规则形状;沉积盆内,同生砾石构成的石球,呈扁球体;早期成岩过程收缩形成的石球,呈不规则球状;沉积结核形成的石球,呈圪塔状、姜状、饼状;以及成因不明形成的石球,呈半球状凸出,全风化后成整体脱落,基岩中留下半球形凹痕
以上形状各异的石球在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内分布非常广泛,固该处又被称为“石球”之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