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心理学简介研究历史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灵魂问题
宗教心理研究的历史渊源往往追溯到西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古代儒家及释家的灵魂观
在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前,宗教心理学通常是作为哲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德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L.费尔巴哈从哲学心理学角度,对宗教信仰的心理根源作过详细的分析研究
而德国宗教神学家F·施莱尔马赫则从宗教神学角度对宗教感情作了论述
到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W·冯特开创了独立于哲学的心理学,并通过他的《民族心理学》系统地研究了原始人宗教、民族宗教、多神宗教和世界宗教,提出了宗教演化4阶段的假说:由原始人崇拜魔力阶段发展到崇拜图腾动物阶段,然后进入崇拜英雄和多神崇拜阶段,最后发展到人道宗教阶段
冯特本人被誉为西方宗教心理学的奠基者
他的《民族心理学》成为宗教社会心理学创建的标志
在美国,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S·霍尔从个体宗教意识发生系统研究了青年的宗教意识
他的论著《青少年:他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两卷本)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宗教和教育等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
随后,霍尔的学生E.D.斯塔巴克探讨了宗教与道德问题,并着重对教徒的皈依经验,特别是青年皈依宗教信仰作了系统的研究
霍尔和斯塔巴克不仅最早使用“宗教心理学”一词,还创立了美国最早的《宗教心理学杂志》
1900年斯塔巴克的《宗教心理学》一书出版,标志美国宗教心理学的形成
继W·詹姆斯的《宗教经验之种种》(1902)之后,S·弗洛伊德发表了《强迫动作与宗教实践》(1907),对宗教心理的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起源宗教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探究及理解宗教的性质、功能以及人类生活中的灵性的学科
宗教心理学运用了心理学的许多不同分支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宗教,比如性格理论、社会心理学、人类发展、人际关系、认知神经科学及情感过程
自从19世纪末期心理学在欧洲和美国发展伊始,宗教就成为心理学领域中一个受到重点关注的对象
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宗教心理学一直以来主要关注基督教和犹太教,但是这个学科也逐渐把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及新兴宗教纳入研究范围
宗教心理学是各种关注人类宗教和灵性经验的相互关联的学科、主题和问题的集合体
关注的中心主要是个体,与超人力相关的空间、实体,或者是对个人、团体和文化来说很重要的存在体相关的经历、关系、信仰、行为和意识
宗教心理学家还关注团体、机构及文化对建构宗教和灵性的影响力
在当代美国社会,许多人都将“宗教”和“灵性”区分对待
对一些人来说,宗教意味着宗教机构和领导,他们规定正确的、禁止不正确的信仰和实践
而灵性则暗指那些提供意义、目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超越平常生活的个人经历、信仰和行为
这个区别的意义在于,对那些不为宗教意识形态和组织所限制的个人选择、自由和独立的重视
当代宗教心理学已经开始明确地对灵性进行研究
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上世纪的前几十年,心理学是在另外3个学科,即生物科学、物理学和神学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和美国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是现代心理学的两位主要奠基人
他们两位均受过医学教育,是具有相当天赋、才华横溢的学者,他们各自拥有好几个学科的知识:生物学、生理学、历史、宗教和文学
宗教在他们大量的出版物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冯特和詹姆士的研究为以后形成宗教心理学的诸多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以后的心理学和神经病学领域中,西德蒙格·弗洛伊德(1856——1939)成为了宗教心理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由于许多文化上的原因,作为一种理论和一种治疗实践,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对美国、欧洲一些地区以及拉美,尤其是阿根廷等地的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弗洛伊德创立了一种引人瞩目的宗教批评论,他的宗教理论认识到了宗教愿望、恐惧、仪式及人类原始需要的巨大力量
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们仍影响着宗教心理学,并提供了与科学实证派宗教心理学相竞争的观点和方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