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球起源

原始地球起源科学家们过去常认为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在内的石质行星是一块尘埃云快速引力坍缩而形成的

这种坍缩产生了致密的球体,但在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太空计划的有关研究成果改变了这种观点

对月坑的研究揭示出这些坑是由于在距今约45亿年时大量天体的撞击而形成的

此后,撞击的次数看来很快减少

这一研究结果使斯米特(Otto Schmidt)提出的吸积理论恢复了活力

这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于1944年提出:行星是一步一步地逐渐增大其体积的

根据斯米特的见解,宇宙尘团聚在一起成为颗粒,颗粒变成砾石

砾石变成小球,然后变成大球,再变成微行星(即星子),最后,尘埃终于变成了月球那样的大小

随着星体越来越大,它们的数目就减少

结果,星体(即陨石)之间碰撞的机会就减少,能够用于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为了集结成大行星这一作用要进行很长的时间

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韦瑟里尔(George .W. Wetherill)进行的计算表明,一个直径10千米大小的天体变成地球这样的天体需要经过大约一亿年的时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