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观测成果利用双星及双星、Cluster联合探测数据,取得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首次提出了新的亚暴触发的锋面理论并取得了一些创新结果在双星、Cluster和其他卫星数据分析基础上,首次提出 “电离层风”的新概念;发现来自电离层的电离层风尾向流与来自中磁层的地向流相互作用形成的锋面,对亚暴触发起着关键的作用;首次观测到了亚暴锋面触发的时序演化过程;首次观测到亚暴驱动和触发的整体时序过程;首次观测到近地地向流在11.5Re处的缺失现象;首次观测到了强磁暴期间系列亚暴的锋面触发过程,这对研究磁暴与亚暴的相互影响过程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刘振兴院士提出了磁尾磁场重联“锋面触发”的新概念和新思路,为研究磁尾磁场重联开辟了新的途径
2. 磁层顶磁场重联观测和研究的主要成果磁层顶磁场重联,是行星际磁场和地磁场相互连接的过程,是太阳风向地球空间传输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主要途径
磁层顶区的磁场重联,对磁层空间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磁层顶磁场重联主要有两种类型:“反平行”重联和“分量”重联
确立了“分量磁重联”是磁层顶磁重联的主要形态,主要发生在向阳面低纬(一年后美国Phan等通过其他卫星数据获得类似结果);首次直接观测到行星际磁场北向时向阳面低纬磁重联;首次观测到低纬磁层顶重联扩散区
首次观测到,反平行重联与分量重联同时发生;首次观测到高纬区南北方向的重联线; 首次获得磁层顶大尺度S-形重联区域形态的观测证据
首次探测到磁层顶低纬分量磁重联成对地产生开放磁通量管,然后分别向南北运动
首次获得磁层顶开放磁通量管大尺度形态及其截面
3. 辐射带和环电流探测首次探测到环电流区中性原子的三维分布和带电粒子投掷角的双环结构;首次探测到低频电磁波导致的暴时高能电子通量剧烈减少现象
4.磁尾等离子体片拍动现象根据双星和Cluster联合观测分析,首次发现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存在着拍动现象
5. 近地太阳风探测首次发现向阳面弓激波前面的太阳风中存在着大范围的离子洞
参考资料来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