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地理学海生生物分区欧亚大区和冈瓦纳大区
欧亚大区以欧亚大陆为主,包括北非、北美东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地区
中、晚石炭世在北亚和北极海地区,出现可能代表较低水温的腕足类、类动物群
冈瓦纳大区包括南非、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和中国西藏、滇西等地,以出现小型单体珊瑚和特有的冷水型宽铰蛤动物群为特征
的海生生物分区与晚石炭世的相似
泥盆纪至石炭纪早期古植物是广布的,到古生代晚期世界性的植物地理区非常明显,并可分为4个大区,即欧美植物区、华夏植物区(热带植物区)、安加拉植物区(北温带植物区)和冈瓦纳植物区(寒温带单调植物区)
海生软体动物有明显的地理分区,即北方区、特提斯区、南方区和环太平洋区
中国境内以特提斯区动物群分布最广,早、中三叠世仅有少量北方区分子混入,晚三叠世黑龙江省东部、湖南、江西和广东等地出现鄂霍茨克髫蛤(Entomonotis ochotica)和长铰贝英蛤(Bakevellia matsushitai),说明上述地区与北方区海水连通
中国境内以古天山、古秦岭、古大别山一线为界,南方以双扇蕨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和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为特征,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北方以莲座蕨科拟丹尼蕨(Danaeopsis)、贝尔瑙蕨(Bernoullia)植物群为特征,代表潮湿温带的内陆环境
的海生生物分区主要受纬度、水温等因素控制,并可分为特提斯区和北方区
特提斯区以造礁珊瑚、海绵、厚壳软体类和若干菊石为特征,代表低纬度暖水动物群
北方区缺乏造礁珊瑚,但有雏蛤(Buchia)和一些菊石、箭石等,代表北半球高纬度温水动物群
早侏罗世早期,两大区生物分异并不明显,中、晚侏罗世则较显著
如中国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区出现的中侏罗世晚期北极头菊石 (Arctocephalites)和分布较广的晚侏罗世雏蛤动物群,都与北方区的海侵有关
的海生生物分区与侏罗纪相似
以双壳类为例,可以分出一个低纬度带的特提斯大区和南、北两个温带大区
特提斯大区造礁生物繁盛,如珊瑚、固着蛤等
大型有孔虫和大量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代表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暖水水域
南、北两个温带大区属于温暖水域动物群性质
中国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的白垩纪海侵来自特提斯大区,属暖水类型
黑龙江省东部早白垩世早期的雏蛤动物群则属温水类型
白垩纪时中国也存在不同的植物气候分带现象
的海域以特提斯海域为主,此外,各大陆的边缘也有一些新生代的海相沉积
新生代之后的现代陆地动物地理分区,可分为新北区,旧北区,新热带区,埃塞俄比亚区,印度马来区或东方区和亚澳区(Australasian)
新生代的植物分区基本上以纬度来划分,与现代植物地理分区相似,如泛北极植物区、新热带植物区(西半球)、古热带植物区(东半球)和南极植物区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