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体论本体与本原把本体说成是本原或者本源是新时期文学本体论研究中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于文学本体的追寻就变成了对于文学的本原或者本源的追问
由于本原和本源在汉语中是两个含义十分相近的词语,因此大多数学者对这两者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只是随机地选择了其中一种说法
有些学者则主张要对两者进行区分,但他们所给出的界定却往往是不同甚至相反的,由此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现象
主张本体即本源的学者有单正平、曾镇南等人
单正平认为,“简单而通俗地说,哲学的本体论,即是研究对象(世界)的本源(构成)的学说”,④ 在这里他把对本源的追问看作是一种对世界的构成方式或规律的研究
曾镇南则认为,“本体论是一个哲学术语
这个术语一般用于对世界的本源、世界的统一性进行探究论说的场合”,⑤ 把世界的本源问题等同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应该说与单正平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
刘晓波也认为,“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形而上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也就是超越对任何具体现象的研究而直接探讨宇宙的本源的学问”,⑥ 但他没有对本源的含义进行解释,据我们推测,似乎应该是指起源的意思
总体来看,本源论是把哲学本体论看作研究世界的起源及其构成的学问,从理论上来看,这样的哲学本体论应该与文学研究关系不大,因为文学以及文学理论显然都不把探讨世界或者宇宙的起源作为自己使命(至于神话或者史诗中的“创世故事”显然只是一种文学的想象,并无真正的科学价值)
另一些学者则把本体说成了本原
陆梅林曾经指出,“‘本体’一词,原指‘始基’、‘始原’、‘本原’、‘终极存在’等意思
在哲学的长期发展中,尽管各种哲学对‘本体’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它始终含有‘本原’的意思”;⑦ 于茀也认为,“本体是关于世界本原或第一原因的最高范畴,因此,哲学本体论就带有一种终极性,或者说,哲学本体论是关于世界第一原因的终极关注”
⑧ 应该说,这些学者对于本体以及本体论的说明还是基本符合哲学史的实际的,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对“本原”一词的具体含义做出解释,因此我们也无法弄清他们所说的本原与其他学者所说的本源之间有何区别
更重要的是,这些学者从这种哲学立场出发,实际上把本体论与文艺学截然分开了,因而他们并不能看作文学本体论的代表人物
比如于茀就认为,“在文学领域提‘文学本体’及‘文学本体论’不妥
本体论是哲学对世界的一种‘终极关注’,这种关注涵盖着所有形而下的具体事物,又超越所有具体事物进入到形而上的抽象”,“文艺现象作为一种具体现象,它的本原是不能与世界的本原相提并论的,如果本体论一旦降低为具体事物的本体论,那么哲学的抽象也就不复存在了”
从这些论述来看,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文学本体”,因而文学本体论自然也就不复成立了
上述两派学者无论是主张本原论还是主张本源论,都没有对本原或本源等关键的术语进行解释,因此我们无法弄清他们观点之间的真正差异
从他们的主要说法来看,似乎对本体以及本体论的看法大同小异,这让我们怀疑他们并不认为本原和本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也很难说他们的观点是两个不同的派别
那么,这两个词之间究竟有没有区别?如果说两者本来就是同义词,争论本体究竟是本原还是本源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本原”在“哲学上指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而“本源”则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似乎隐约是把本原当成了哲学范畴,本源则只是日常用语,至于两者的字面意思则并无差别
问题在于,我国学者在翻译和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却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两个词语,比如苗力田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以及汪子嵩等人在《希腊哲学史》中讨论这部著作以及早期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时,所使用的也都是本原一词,至于本源则根本没有出现过
另一方面,孙周兴则把海德格尔的“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英译名)译成了《艺术作品的本源》
那么,在这些西方思想家那里,本原和本源到底是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呢?这显然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原(arche)是由西方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可以说是希腊哲学中的第一个哲学范畴
他把宇宙的本原说成是水,此后,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又增加了土,称为“四根”
据《希英大辞典》,该词的原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始、发端、起源,另一是政治上的权力、统治和政府官员
⑨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曾有两处解释过该词的含义
在第一卷第三章他曾说过:“在那些最初进行哲学思考的人们中,大多数都认为万物是以质料为形式,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在最终消灭时又回归于它
”⑩ 这里所说的本原显然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本原乃万物之起源,万物由它产生;另一方面是说万物由它构成,它是形成万物的质料
在第三卷第一章中,他又给出了一个更复杂的解释,把本原的意思概括成六个方面:本原的意思“或者是事物中运动由之开始之点”;“或者是某一事情最佳的生成点”;“或者是内在于事物,事物由之生成的初始之点”;“或者是由之生成、但并不内在于事物的东西,运动和变化自然而然从它开始”;“或者是按照其意图能运动的东西运动,可变化的东西变化”;“事物最初由之认识的东西也被称为此事物的本原”
显然这里是把本原解释成了他自己所说的“四因”,因此他又说:“原因的意思和本原一样多,因为一切原因都是本原
”(11) 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对本原的前后界定是极不一致的,前一个本原概括的是早期哲学家的观点,仅仅是指质料,后一个本原则是指原因,除了质料之外还包括形式、动力、目的等原因
由此可见,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两个本原概念,但使用的术语却是同一个,这可以说埋下了思想混乱的最初祸根
海德格尔对本源的界定:“本源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一件东西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
使某物是什么以及如何是的那个东西,我们称之为某件东西的本质
某件东西的本原乃是这东西的本质之源
”(12) 从这段话来看,海德格尔所说的本源指的是“本质之源”,亦即包含着起源和本质两方面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海德格尔的这个定义与亚里士多德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因为“是其所是”一词最初正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希腊文作:to ti en einai,该词的玄妙之处在于其中的“en”是过去未完成时态,中文直译就是“一个事物的过去之‘是’是什么”,令人十分费解,因此被称作“哲学的过去时”
对于此词的理解中外学者多有争议,此处不予论及,这里仅需要指出,该词在《形而上学》中是作为ousia的同义词使用的,表示的是事物的“是什么”亦即本质,因此许多英译者将其直接译为essence,而海德格尔显然也是做此理解的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译者所说的本原和本源在亚里士多德与海德格尔那里其实是同一个词,都是既指事物的起源又指事物的本质,译名的分歧显然只是源于选择的随意,与思想无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本体论者分化成“本原论”和“本源论”两派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其内在的立场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不过,学者们在对“本源”一词的界定上出现的分歧却不是毫无意义的
具体地说,这一分歧涉及到了古希腊早期的宇宙论与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本体论之间的差异
早期哲学家所说的本原只是万物的起源,并不能解释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根据,因此亚里士多德将其归结为“质料”
而本体论所谈论的本原则是事物存在的原因或者根源,因此既包含起源又包含本质的意思
但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思想在中文中都是由“本原”(本源似乎只是本原的异文)来表示的,因此就无法将其从字面上区别开来
为此我们主张,应该在哲学上把本原和本源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本源专指起源的意思,本原则表示起源和本质的统一体,与此相应,本源论是指古希腊早期的宇宙论,本原论则是指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本体论
我们这样做的理由在于,“源”是指“事物的根由”,因此本源就是起源、来源的意思,而“原”则既可以解作最初、开始的意思,又可以看作“原因”的意思
就此而言,我们赞同高楠对本源一词的解释
不过,我们并不赞同他们把本原和本源截然分开的做法,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论并不是把质料因(本源)完全抛弃了,而是将其以扬弃的形式包含在自己的“四因说”之内,因此本源论乃是本原论的早期形态,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成果应该说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回到文学本体论问题上来,本体究竟是指本原还是指本源呢?按照我们的看法,狭义的本体论应该是把本体当作本原,但如果我们把古希腊早期思想看作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一种准备,那么也可以承认在他们那里本体就是指本源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