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心理学结论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比较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结构理论,情感、态度理论,个性差异理论,人际交往理论等都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要求改变过去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走出语文教学“少慢费差”的误区;还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要实现这些转变,教师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语文教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实践表明,一些教师对课改的表面理解与形式主义的做法,与他们心理学知识的贫乏有密切关系
”因此,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就必须以语文教学心理学为指导
而语文教学心理学要想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将是语文教学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一)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这就要求教育者把研究学生的心理放在首位,把学生心理的研究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点
语文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基本的心理特征(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家庭背景等方面),以及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如心理学中的归因原理、期望原理、移情原理、维果兹基的第二发展区理论、艾理克森的心理社会论等等,这些都能使教师很好地理解学生,理解教学,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者不仅仅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更应该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发现语文学科的独特特点,如中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上的表现就是在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中的变通性和独创性,例如,讨论时能说出新颖、独特的见解;阅读中善于比较、联想、和鉴别;作文时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立意新颖,构思和表达方式不落俗套等
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成功的,不仅仅在于他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也在于他们有意和无意之中遵循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因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与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者,既要借鉴心理学研究者关于学生或语文教学方面的成果,又要与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实践相结合,不能简单地套用理论
同时,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研究方法,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
(四)相对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研究,对听说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比较薄弱,这种状况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应加大听说心理教学的研究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