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学建设本科生培养1

复旦大学教学建设本科生培养1.课程结构本科阶段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文理基础和专业教育三大板块组成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核心课程、专项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

文理基础课程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经管、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医学七组,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学术性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课程由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

2015年12月,本科教学年开课种类3100余门、开课量5650门次,生均拥有课程0.46门次,班级规模在30人以下的课程达到总量的54%以上,开设全英文课程超过180门次,2.望道计划2010年起,复旦大学在文、理、医的基础学科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简称“望道计划”),带动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计划配置了基础课程平行班、探究研讨式课程、专业基础课、专题研究、学术研究资助和国际交流六个平台,对全校申请加入的本科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3.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s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是为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而搭建的平台,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莙政项目、望道项目、曦源项目

FDUROP给本科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思想的机会

每年资助近500名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活动

学校与境外的195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流,本科期间参加国际访学的学生占总数的40%

学校每年资助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超过400个、社团310多个

此外,学生还可接受系统的创业培训和项目扶持

4.质量工程截至2015年11月,复旦大学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3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6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2门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文、历史、哲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生物科学、哲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核技术、管理科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史学导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大学英语、新闻学概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概率论、数学分析、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文科物理、近代物理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遗传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医学导论、内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国家级):服务管理学、高级服务管理学数据库新技术、商务智能、高级Web技术、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管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量子力学、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文科物理(理论与实验)、谱学导论、物理化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概论、预防医学、药理学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吴越踏歌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复旦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课程名称·中文课程名称·英文全球化下的中国文化与社会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under Globalization能源与环境Energy and Environment普通化学General Chemistry旅游市场研究Tourism Market Studies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先秦儒家与法家Pre-Qin Chinese Phylosophy I(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中国公共行政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国背景中的社会研究Conducting Research in Chinese Context国际商务的演进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中国语言与文化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改革China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Reform资料来源: 研究生培养1.概览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史上曾有过三个“率先”

1923年,从金陵大学毕业的文学学士蔡乐生,进入复旦大学心理学院为研究生,标志着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开始,这在国人所办的高等学校中是首开先河的

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公开招收研究生,从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651人

1977年10月复旦大学又在全国最早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1年1月1日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复旦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其他高校一样,真正步入了发展轨道

在1983年全国18名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中,复旦占4名,全国最早的2名文科博士也是复旦培养的

1984年国务院批准全国22所高校建立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都在其中

复旦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3名在1991年被国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

 复旦大学2012年共有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11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至此,在1999年至2012年连续14届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中,复旦大学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5篇,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并累计有70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2.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2010年,复旦大学启动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计划包括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资助、推免生暑期科研训练资助、研究生暑期学校资助、重点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交叉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和博士生短期国际访学资助六个板块

3.研究生奖学助学体系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30多种校级研究生奖学金,奖额1000-10000元不等;学校拨出专款试行的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工程;各院系设立的专项奖学金;政府拨款与学校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困难补助基金;学校协助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等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