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总体框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学校应

生物科学总体框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知识体系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核心课程体系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理论教学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以及实验教学的基本技术与技能融人核心课程体系中,也可适当增加本校特色教学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再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规律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定的核心课程共6门(或8门),分别为普通生物学(或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原则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 

知识体系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课程三部分构成

(一)通识类知识除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讲授有关专业发展史和现状的内容

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二)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

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

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课程基本要求

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含实验)、化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理化基础

(三)专业知识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动物生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专业知识包括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学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育)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