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是接受教学的主体,工程力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否发挥出效能,主要取决于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思考,多动手”
工程力学专业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多问学生一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重温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不要立马就给出答案,要让学生多思考,给学生多创造思考的机会
完成工程力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教师有恒心和耐心,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当成教学的重点
完善教学工作
完善教学工作,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督促教师对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同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创造更多手动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为此,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优化教育结构,使工程力学专业学生不断朝着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化人才方向发展
代表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三个平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平台为:①专业基础平台;②综合实践平台;③创新训练平台
三种人才为:①理论研究型人才;②工程计算型人才;③实验型人才
在专业基础平台中,要求不同类型人才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深度与广度不同
在综合实践平台中,要求不同类型人才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同
在创新训练平台中.要求不同类型人才的创新形式不同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所掌握的知识,因材施教,为其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
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以培养具有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的三种工程力学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以力学为核心,土木、机械为专业应用背景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整合相关学科,通过“打通相关学科、减少非核心理论课程设置、增加综合实践与创新环节、课程分类、弹性学习”等调整方式,构建以工程力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依托的“课程组”式教学模块
优化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结构,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增加综合实践平台的选修课比例,允许学生依托一个专业应用背景,跨系、跨专业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侧重于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训练
在创新训练平台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学术报告及学科前沿的比重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及力学知识在该前沿的应用,了解工程力学应用的发展趋势,掌握专业未来变化的趋势
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
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及工程力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及思维宽度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的融合,适当增加课堂信息量,采用新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
构建多模块立体式实验教学体系
“三个平台,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侧重于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将理论和综合实践与创新行为相结合,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模式,重新定位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整合实验室
建立综合实践与创新型实验室
完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与创新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与导师合作进行科研;建立与完善学生科研立项制度,鼓励学生科技创新;聘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开设学生研讨班,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及其应用;通过科研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阶段设计多模式的专业教育体系
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习后,在三年级明确发展方向
在综合实践平台与创新训练平台,尽量将学科建设的成果尽快转化成教学资源,在平台的实践教学中,将科研课题和高水平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在教学方法上实施基于工程实际问题或科研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法,形成以理论研究型人才、工程计算型人才、实验型人才并存的多模式培养体系
代表院校:安徽理工大学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