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罗语历史沿革僧伽罗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最初是印度的一种方言,4世纪以后才独立发展
最早用的字母是婆罗米字母,7-8世纪发展为僧伽罗字母
僧伽罗语形成于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斯里兰卡岛的时期(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到岛上,僧伽罗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最初阶段的僧伽罗语和普拉克利特语(古印度通俗语)相近,公元4世纪后才脱离古印度通俗语而独立发展
僧伽罗语在13世纪进入近代阶段
13世纪写成的一部语法书《希达特桑格沃》为僧伽罗语语法奠定了基础
僧伽罗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巴利语、梵语及泰米尔语的影响很深
有丰富的佛教文献
僧伽罗语最早用的文字是婆罗米字母,到7~8世纪才逐渐演变为僧伽罗体字母,一直沿用至今,自左而右书写
这种环形的僧伽罗体字母和印度南部达罗毗荼诸语言的字母近似
已发现的最早文字是公元前3世纪的石刻铭文
纯僧伽罗字母共36个,加上18个表示梵语语音的字母,共计54个
僧伽罗语的发展过程中,受梵语、巴利语的影响很深;近代以来又从葡萄牙语、荷兰语、尤其是英语中吸取了大量的借词,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