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巴利语来源波尼尼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4世纪,诞生地在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
现存对他最早的记载见于我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第2卷,玄奘说健驮罗国某邑,“是制《声明论》波你尼仙本生处也
”他接着说,远古时期,文字繁广,异道诸仙各制文字,学习者难以详究
到了人寿百岁时,波你尼仙“捃摭群言,作为字书,备有千颂,颂三十二言矣,究极今古,总括文言”
但对波尼尼的生平并没有细谈
在波尼尼之前,印度语法学已经有了长期的历史,而波你尼是集大成者
他留下了一书:《波尼尼经》,因为内容有八章,亦称《八章书》,即玄奘所谓的《声明论》,是学习梵语的圭皋
《波尼尼经》的近4000句口诀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语法体系
字母排列亦非常合乎科学
先元音,后辅音,依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现在的梵文字典也是这样排序的)
这种排列顺序比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所有的西方语言的那种脱离语言体系的字母表更有其合理之处
关于梵文的语法结构,波尼尼的特点在于分析
他从语音分析开始,不分析句,只分析词;不管语义,完全以语形为分析对象
他分析词根、词干、词尾、前缀、后缀、派生词、复合词等等
分析到最后就是词根,即所谓“界”
加到“界”上使它成为词,或者再使它表现出名词、动词等所有的关系的都称为“缘”,即直接后缀
因此,构词的基本公式是界+缘=词
这种分析到最后的词根全是动词,也可以说,只有动词的根才是最后的成分
名词都出于动词
一件行为的过程用动词来表达,一旦行为完成了,动作固定了,那就成为一件事,则用名词来表现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