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

学校是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7年9月,2009年9月6日举行首届全日制学生开学典礼

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朱信凯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高层次、国际化教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国际合作平台、高端培训中心、创新研发园区

 学院位于唯一被授予 “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荣誉称号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是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种类最全、学历体系最完整的区域

是人大提升国际性的“特区”,是通过改革创新,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示范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国际性的试验田,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

国际学院秉承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发展定位,以培养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行走的国际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融合先进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招收金融学、财政学、知识产权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10年9月,研究生人数将达到千人规模

研究院设有公共基础课教研组、外语课教研组、财政学与金融学教研组、法学教研组、汉语国际教育教研组、会计硕士教研组等教学机构

研究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法国马赛商学院、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等国外一流大学交往密切,并办有以中法财务金融硕士项目、中法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设有全球化研究中心,在该中心平台上,建立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苏州国际金融研究院、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研究院其他科研、培训、出版机构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分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华东分社、法官研修中心、联合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研究和培训中心(苏州)、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独墅湖培训基地等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分园)也已进入实质性运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