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山书院历史沿革与过去的书院相比,贵山书院有了不少“改革”,一是校长(当时称山长)是由地方官员提请皇帝任命,使书院逐渐向“官学”过度
二是教科书除《四书》、《五经》外,增设八股文为主
三是地方官员定期来书院讲课,称之为“官课”
不过,八股文的增设,使书院传统的自由讲学、生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的良好学风消失,束缚了生员的思想解放
而最有影响的还有当时全国著名学者如陈法、张甄陶、翟翔时、何泌等先后出任“校长”,树立了专家学者治校的榜样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贵山书院培养了不少在那个时代的贵州文化名人和文化先贤,如“黔滇第一状元”赵以炯、贵阳文化遗产———“是春谷”巨型摩崖石刻《洗心亭集》诗文的制作者谢庭董
清末民初,在贵山书院遗址先后设立过贵州大学堂、贵州高等学堂、简易师范学堂、矿业学堂等,可以说是贵阳学界的发祥之地
可惜后来校地被作它用
2004年11月26日,有人在原贵山书院遗址(当时是邮电系统某工厂厂址)发现了六块石碑,误传为是老地名六座碑的石碑并见诸报端
其实,那六块石碑记载的正是贵山书院的“前世今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